在靖难之役中,南京朝堂中不乏有气节之人,方孝孺是其中的代表,但更多人推崇的却是另一个人:铁铉。这个人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铁骨铮铮,忠贞不渝。
铁铉出身太学读书人,但他的身上却全无腐儒气质。铁铉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他在都督府决狱时,有悬而未决的案件都会拿给他看,而他很快就能够做出合理的判决,朱元璋十分器重他,赐字“鼎石”。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铁铉最终竟真的成了南京朝廷的“鼎石”,只可惜,那时他已经是独木难支了。
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由于建文帝削藩太急,又优柔寡断,燕王朱棣趁机在北平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朱元璋当初杀完宿将后曾跟孙子朱允炆说你可以做一个太平皇帝了,但他却没想到,由于他将宿将屠尽,当建文帝要找人平叛时,偌大的一个朝廷竟然只剩下的李景隆。当然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平安就是一个能征的悍将,可惜他只是将,而不是帅。
建文帝命大将军李景隆率军讨伐,铁铉负责督运粮饷。可是正当铁铉在后方马不停蹄的运送物资时,前线的李景隆却接连战败,河北等地的守军望风而溃,大量城池不战而降。到次年四月,朱棣再次击败李景隆,南京朝廷军溃败,济南被燕军包围。这时的济南内部,只有盛庸所部在苦苦支撑。
附近的军队对济南唯恐避之不及,只有正在运送粮草的铁铉,当他听说济南告危后,立刻率领部下赶往济南,并与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济南城。
燕军兵临济南城下后,朱棣命人将一封劝降书射入城内,铁铉见状回信一封,朱棣一打开,发现上面写的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铁铉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朱棣效法周公辅佐侄子治理天下,当然,也有羞辱朱棣谋反的意思。
朱棣见到这封信就知道劝降是不可能了,于是他命大军对济南城发动猛攻。可是,由于铁铉一直督促众将士死守城池,连战连捷的燕军竟攻济南三月而不克。朱棣吃不住伤亡,于是打算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淹济南城。铁铉知道,一旦朱棣这样做了,不计其数的百姓将流离失所,济南城内的百姓将全部葬于洪水中,可是他又不能主动出击。
正在两难之际,铁铉想出一计,他向朱棣诈降,将守城的士兵全部换成城中长者,撤掉守城的器具,并让济南城内的百姓出城跟朱棣说他们愿意打开城门,只要燕王单骑入城,百姓们将恭迎大驾。燕王信以为真,果然命军队后撤,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数位精骑准备进入西门接受投降。朱棣见守城的士兵果然不在,于是走进门中,谁知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突然落下,将朱棣的马头砸烂,可惜只差一点,要不然铁铉就有可能改写历史。
从鬼门关里死里逃生的朱棣怒不可遏,他以重兵围城,并用大炮轰击城内。由于城内守军来不及布防,城池将被攻破。在这危难之际,铁铉命人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把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在各个垛口。
燕王朱棣起兵的唯一合法性就是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如果他炮轰朱元璋的画像的话,不论是舆论还是民心都将对他不利。所以朱棣被迫停止了炮击,济南城守了下来。铁铉趁机又出奇兵,大破燕军。
本来,“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但“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明史》),这让朱棣大为恼火,但又无计可施。姚广孝向朱棣进言先回北平再图后举,济南之围遂解,之后燕军南下也不敢再取道济南。
听闻铁铉击败朱棣后,建文帝大喜,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兼兵部尚书衔。泉城的百姓也因为免于战火而尊称铁铉为“城神”。可是,在大厦将倾时,铁铉这跟独木是撑不起来的。
1402年(建文四年),燕军绕过济南,直取京城。最终南京陷落,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入京后自立为帝,改年号为永乐。称帝后,朱棣再次北伐济南,铁铉死守不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
铁铉被俘后,被押送到京师面见朱棣,见到朱棣后,铁铉依旧破口大骂,不肯投降,朱棣盛怒之下下令将铁铉凌迟处死。而在《明史演义》中,铁铉还与朱棣有过一段铁骨铮铮的对话。当时铁铉不肯面朝朱棣,朱棣命人将铁铉的耳朵、鼻子割下来煮熟后塞到他的嘴里,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朱棣气的七窍生烟,将铁铉凌迟处死。铁铉死后,朱棣又命人将他的尸骨放入油锅,太监们意图将铁铉的骨架朝向朱棣,但油锅却突然炸响,油溅在太监身上,烫的他们嗷嗷叫,而铁铉的骨架始终没有面向朱棣。
当然,这个故事大概只是一个演义,但铁铉面对朱棣时铁骨铮铮,最终被凌迟处死依旧不改颜色却是事实。百姓们对铁铉十分尊敬,将他奉若神明,就连对他恨之入骨的朱棣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忠义,“对群臣言,每称铉忠”。(《罪惟录》)
举报/反馈

历史战争

83万获赞 58.3万粉丝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