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说的并不是具体数字,而是形容修行的方法很多,为了教学的方便,佛陀将它归纳为六大类,就是佛门常说的“六度万行”。这六大类再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布施”。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下布施的含义。
布施分为三大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六度中的“持戒”、“忍辱”可以归在“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所以修行方法再多,也都不出布施的范围。修布施最究竟圆满的原则,就是《金刚经》所讲的那句——“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的根本,其实就是一个“舍”字,古人常说“舍得”,越舍越得,越舍越自在。舍什么呢?所谓“内舍六根,外舍六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我们能舍掉吗?当然舍不掉。所谓的“舍”,不是在事上舍,而是要我们学菩萨道,从心意上舍。内舍六根,就是要我们舍掉分别、执着;外舍六尘,就是不为外境所诱惑。内心如如不动,就是舍六根;对外不取于相,就是舍六尘。内外全部舍掉,就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凡夫妄想、执着很重,贪嗔痴慢习气很重,所以佛教我们要舍,并且要从心地上去舍,心里不但要舍掉五欲六尘、舍掉各种习气,甚至连身心都要舍掉,心里无牵无挂,清净无染,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但要我们真正圆满地做到这个“舍”字,确实很难,所以佛教给我们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那就是先从财布施修起,因为财物是人安身立命、维持生活的基础,世人都把财物看得最重。所以佛就教我们从舍财开始,一来破除悭贪习气,二来济世救人,积功累德。
刚开始修布施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些勉强。舍了之后,心里还会不舒服,有点心疼,事后还会后悔。这个需要有智慧、有决心,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增加布施,慢慢养成习惯,就越来越自然了。每一个修学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等修布施久了,就会对财物看得越来越轻,烦恼越来越少,快乐越来越多。
财布施越多,财富越多;法布施越多, 聪明智慧就增长越多;无畏布施修得越多,病苦就会越来越少。等修到“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的时候,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显露出来了,身心就会得大自在。
举报/反馈

国学杂谈

163万获赞 23.8万粉丝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国学精华!
星问答计划创作者,农业从业者,文化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