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号。
美国芝加哥被称为“风城”,法国巴黎被称为“花城”,德国慕尼黑被称为“酒城”,意大利威尼斯被称为“水城”,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这些外号里,伦敦“雾都”可能是唯一的贬义词。因为它代表着一段并不光彩的过去。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8世纪60年代,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伦敦作为工业革命的中心城市,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繁荣,人口急剧增加。到20世纪初,伦敦的总人口就已经达到了66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那时候,伦敦的工厂生产、城市发电、火车运行,以及居民做饭取暖,都要以煤炭为能源。煤炭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排放到天空中,形成一种黄黑色或红褐色的烟雾,经久不散。长此以往,伦敦就得到了“雾都”的外号。
当然,这种烟雾中由于蕴含着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属于有毒气体,会诱发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等疾病,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伦敦的肺结核病人远远多于世界上其它同类大城市。只是,20世纪初,人们还没意识到烟雾与身体健康的联系,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烟雾的产生。
于是,就有了1952年那次罕见的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冬天,气温格外寒冷。为了取暖,居民燃烧了大量的煤炭,产生了比往年更多的烟雾。如果这些烟雾迅速被气流吹走,对城市的影响倒也不大。可是,从12月3日开始,伦敦遇到了一股反气旋。在反气旋的影响下,高处的空气温度高于低处的空气,使得城市里的空气不再上升,滞留在了伦敦。
一同滞留在伦敦的当然还有大量的烟雾。几天过去,这些烟雾越来越多,浓度越来越大,能见度变得只有几米。站在街道上,有时候竟然看不清楚街道对面的行人。有的居民甚至声称自己出行时,已经看不到自己的脚了。
由于能见度太低,伦敦的飞机、火车、轮船被迫停止运营。公交车还在勉强运行之中,但必须在交通引导员手持手电或火炬的指引下缓慢前进。
这种烟雾不但肮脏,还能“杀人”。于是,在街道上执勤的交通警察,不得不戴上厚重的防毒面具。
数百万伦敦居民没有防毒面具,只能暴露在有毒的烟雾中。最终,这场持续了五六天的烟雾事件,使得许多伦敦居民患上了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急剧上升。事后据专家统计,这场伦敦烟雾事件中,约有4000余人被烟雾毒死。其中,大多数是年老体衰的老年人。
有证据显示,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还诱发了1953年早春的流感爆发,使得8000多人丧生。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痛定思痛,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通过这部法律,英国对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实行大规模改造,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冬季到来时,采取集中供暖方式,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同时,将发电厂、钢铁厂等重工业企业强制搬出城市生活区……
此后,英国又陆续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规定了更多操作性强的条文,减少工业企业的燃气排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伦敦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烟雾天气大幅度下降。到1980年,伦敦全年烟雾天气只有5天。
这时候,伦敦终于甩掉了“雾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