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节。在这个情节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辩才,也显现了诸葛亮的志向气节。作者通过这个情节,也表现出自己的道德倾向,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好恶爱憎。
这段情节出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自出师之后,屡次获胜。曹魏为了挽回局势,派出以曹真为首的援兵。给曹真担任军师的是担任曹魏司徒的王朗。王朗在和蜀汉交兵之前,想要先以口舌交锋,压制住诸葛亮的士气。因此才有了两人的辩论。
首先分析诸葛亮与王朗的口角之争。
王朗对诸葛亮在言辞中加以威胁,从几个角度来论证曹魏的建立是顺天应人,进而阐明诸葛亮带兵北伐是不知天命,不识时务,兴无名之兵。
王朗先是提出天数,说天下应该归于有德之人。而有德之人是谁呢?是平定乱世,削除群雄的曹操。正是由于曹操的奋战,才使得天下归于统一,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然后王朗又提出曹丕雄才大略,向尧舜学习,以禅让的方式得到了天下,顺应天心人意。
继而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违背天理,违背人情来行事。最后又提出,曹魏和蜀汉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曹魏号称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威胁诸葛亮让他投降。还许诺诸葛亮投降后可以封侯。这样大家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在王朗的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王朗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逻辑紧密,一脉贯通,一般人很难反驳。他从天理讲到人情,从人心讲到法统,最后恩威并重。他的一番话,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向诸葛亮。
诸葛亮为何能骂死王朗?
如果诸葛亮应对不利,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诸葛亮听了以后,在车上放声大笑。诸葛亮根本就不理睬王朗的威逼利诱,只是抓住王朗的一个弱点,就轻易地击败了王朗。
这个弱点就是,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诸葛亮从这个方面入手,首先说明了汉末的乱世,就是因为朝廷之中充斥了卑鄙无耻的臣子而造成的。
然后又对王朗的生平进行了评说,王朗本来是汉朝举的孝廉入仕当官。孝廉是汉朝时对品行高洁的人的评价。王朗作为孝廉,本来应该为安汉兴刘效力,反而为篡汉的曹丕效力。你算什么汉朝的孝廉?
最后表明天意,是不绝炎汉,西川的蜀汉是继承汉室大统的政权,而自己的身份,是刘氏汉室的大臣,为了兴复汉室,奉皇帝的旨意来讨伐叛逆。自己的是所作所为是顺应天意。
最后,诸葛亮用以上的话语,给王朗做了一个总结。
你王朗就是一个谄谀之臣,这种卑鄙无耻之徒,哪里还有脸面在军前妄称天数。看你死后有什么脸面去面对汉朝的二十四位先帝?
这一番话,如同一把把尖刀,将王朗的画皮剥得干净。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大家看透了王朗的真实面目。王朗就是一个道德沦丧,卑鄙无耻之徒。他表里不一,依靠欺骗他人的言行,假借孝廉的名声当了汉朝的官。却在入仕后,他背叛自己的信仰,依靠出卖灵魂,出卖了汉室江山,来换取自己的高官厚禄。
诸葛亮辛辣的把王朗痛骂一番,使得王朗无言以对,气得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王朗本来想依靠口舌来压服诸葛亮,没有想到自取其辱。
在《三国演义》里,有几场辩论十分精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在赤壁之战前的舌战群儒那一次,就数这一次辩论精彩了。诸葛亮避实就虚,不去理睬王朗说的双方的实力对比,不去理睬曹操建立的功勋,不去理睬曹丕使的禅让的把戏。只是抓住王朗个人的品行,进而广而扩之,说明曹魏都是一群卑鄙无耻之徒建立的朝代。自己奉天行道,理所当然。
这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讨伐项羽的时候采取的策略。那就是,名其为贼,方可破也。诸葛亮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放在正义的一方,使得王朗居于道德的低谷。
而曹丕的曹魏建立,确实是开了历史的先河。在他之前,皇帝都是持三尺剑取得天下。而曹魏虽然是曹操打下的基础,可是曹操死要面子,不去篡夺汉室江山,把自己伪装成汉室的忠臣,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是到了曹丕这一代,曹丕撕下了伪装的面具,悍然篡夺了汉室江山。这样,虽然汉朝的那些老臣用禅让作为遮羞布,可终究心中有愧,这也成为他们的硬伤。在汉朝那个年代,礼义廉耻是人的道德基本要求。因此,诸葛亮才会用这个硬伤击败了王朗,取得了这次辩论的胜利。
除此之外,作者罗贯中在这里也借诸葛亮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时是元朝过后,经历过元朝的人们,对那段历史刻骨铭心。就是因为有那么一批比王朗还要卑鄙无耻的人,才使得宋朝灭亡。因此,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对那些历史上的叛逆给予斥责,也为诸葛亮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贞之士,给予无限的崇敬和赞扬。
你是如何看待王朗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举报/反馈

三国之逐鹿

8.8万获赞 1.6万粉丝
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了解那段历史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