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秘鲁的马丘比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个印加帝国遗迹自2007年便因旅客过多而列入濒危名单。马丘比丘挺过数百年的历史风霜,却抵不过仅数十年的旅客践踏,格外讽刺。
2016年11月,威尼斯居民高举着行李箱走上街头,呼吁当局不要只重观光、漠视居民需求。
联合国过度旅游报告忧游客爆量成全球现象
从比利时的布鲁日、印度泰姬玛哈陵,到泰国玛雅湾,许多知名景点如今都开始限制旅游。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UNWTO)2019年9月针对过度旅游所做的研究报告,忧心热门景点因游客爆量导致居民困扰,会成为全球现象。
这份报告由UNWTO与荷兰两间以旅游科系见长的大学合作完成,18个案例研究涵盖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纳、布拉格、威尼斯等热门旅游地点,分析当地居民对过度旅游的感受,提出因应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旅游发展与居民福祉兼容。
虽然过度旅游尚无一致的标准定义,但衡量指标大致相近。UNWTO报告里将过度旅游定义为旅游地或景点的旅游,影响当地居民认可的生活品质,及对游客的旅行体验带来负面冲击。
澳洲摩纳希大学语言与文化学者齐尔、英国布莱顿大学观光与国际发展系教授诺维里、西班牙Ostelea观光餐旅学校研究员米兰诺则在一篇专文里,将过度旅游定义为旅游旺季期间太多游客到访,导致部分地区过度挤拥,逼使当地居民承受永久性的生活习惯改变、难以使用公共设施,危害固有生活品质。
海内外游客涌向着名旅游胜地,人数之多超过当地可承受的能力。游客造成景区拥挤不堪、垃圾成堆、环境破坏,还缺乏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行为失当;一些游客不守规矩乱摸乱碰,还有的见好就拿,另还导致当地的房租飙升。
图为2015年10月,大批的观光客在为于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圣家堂拍照。当地也饱受过度观光所苦。
巴塞隆纳反旅游情绪涨威尼斯老城区人快跑光
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欧洲过度旅游排行榜中,西班牙的巴塞隆纳高居首位,当地更多次发生不满旅客过多的示威。巴塞隆纳人口不到200万,一年却涌入超过3,000万名旅客。如今,由沙滩到街道,到处可见反对旅客的标语和涂鸦。
有水都美誉的意大利威尼斯每年也有约3,000万旅客造访,但威尼斯人口还不到30万,比例十分悬殊。1980年代,威尼斯老城区人口还有12万,但随后因酒店数目大增导致房价、租金飙升,居民被迫搬离,目前老城区人口仅剩约6万。有学者预计到2030年威尼斯老城区人口可能跑光。难怪有人戏称,与其说威尼斯人担心未来因气候变迁水位上升而淹没,不如说他们更害怕因旅客过多而被人群淹没。
《华盛顿邮报》报导,2018年全球国际旅客达14亿人次,而1950年代,国际游客总数为2,500万,1998年为6.02亿、2008年为9.36亿,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8亿。
思考旅行的意义,不跟风,做个入境随俗好游客
全球各地中产阶级增加、飞机票价较过去相对便宜、各国政府大力推动观光乃至社交媒体带起的跟风心理,都是助长过度旅游的因素。
冰岛总人口不过约35万,2018年却迎来230万游客。在冰岛,当局鼓励游客们去偏远的地方,而非集中在首都雷克雅维克或蓝色泻湖,这样的模式带来更多经济收入,也让当地居民受益。任职《纽约时报》的记者兼作家贝克2013年出版《超额预约:爆炸的旅游与观光业》一书,就深入探讨了过度旅游问题。
她希望游客们去某个地方,不是复制某个朋友在脸书上发的攻略路线,就跑去拍一张跟朋友一模一样的自拍照,而是该问自己这趟旅程目的究竟为何。贝克建议,如果在家里或国内不会做的事,旅游时也不要做。譬如不爱逛博物馆,就不必到罗浮宫凑热闹,因为凑完热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看了什么。
过度旅游不单指某地游客人满为患,还包括游客对当地文化缺乏了解,不懂入乡随俗和当地的规矩。在丹麦,旅游宣传提示游客不要越野驾驶、不要在危险的地段自拍,或到苔藓上踩踏;在日本京都,当局向游客发放多种语言的传单和纸灯笼,介绍哪些是恰当或不妥的行为。
欧洲旅游委员会执行总监桑坦德说:其实问题在于─你是想去认识这个地方,还是只想告诉别人你去过这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