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记者 王莹
尽管今年房地产市场已被公认进入“寒冬”,但这并没有阻止一线城市卖地的激情。
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2014年年内,“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总土地成交金额已高达4519亿元,平均楼面单价为每平方米8341.9元,比2013年年度的平均楼面单价大涨53.4%。
如此大规模卖地的背后,是房企加速拿地布局。
一线城市卖地节奏加快
临近年底,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卖地节奏也随之加快。数据显示,进入11月,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并刷新2013年创造的历史纪录,达到1861.67亿元。根据监测数据,北京市前十月土地成交总额与去年同比增长了39.7%,平均楼面价比去年同期增长52.7%,并且仍保持增长势头。
而在上海,沸沸扬扬的黄浦区董家渡地王在前天正式挂牌竞价,起始总价248亿,起始楼板价达到了每平方米3.5万元。
在广州,一天9宗地块吸金156亿元,启动了广州土地市场的年终盛宴。截至11月初,深圳土地成交收入516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收成。
从一线城市所有土地出让情况来看,截至目前,一线城市买地收入已高达4519亿元,楼面价涨近5成,破历史记录。
“此轮全国楼市的调整,一线城市房价有调整但地价没降还在涨。”21世纪不动产内部人士乔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加上一线城市目前楼市有止跌反弹的迹象,所以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上会加快节奏。
房企加速拿地布局
如此大规模卖地背后,是房企加速拿地布局。据资料显示,截至11月18日,11月短短18天内,20大标杆房企拿地花费262亿元,为近8个月来最高,同时有望突破3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无论在行业政策面(包括取消限购限贷)还是资金面都呈现不断宽松局面。
据了解,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陷入资金困局,由于房地产已成为中国产业支柱,其进入“寒冬”成了拖累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变量。为此,地方及中央政府为保增长,前后实施了取消限购、房贷松绑、住房公积金新政等三轮大救市刺激政策。
“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房地产业回暖。”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对于部分房企来说,熬过了市场最冷的时期,资金面也得到了改善,所以积极拿地的动作会加大。
而兴业信托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很多信托机构将房地产业务全部转战一线城市,只要不是太偏远的地块,机构都愿意投资。在该机构人士看来,造成一线城市土地被热捧,一方面缘于一线城市有需求支撑,另一方面,有境内外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撑。
而一位房企高层透露,部分开发商对明年楼市预期是“谨慎乐观的”,加上一线城市楼市有反弹迹象,各种境内外资金看好一线城市楼市,这增加了开发商布局一线城市的动力。
专家:不代表房地产全面回暖
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攀升,引发了业内人士对房地产业再度过热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过热会加剧房地产业泡沫化,扭曲中国经济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难度。
不过,陈国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不能单凭目前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攀升等数据,就判断房地产业再次过热。
“房企重新向一线城市集中,刺激了当地土地成交,在政府不断提高供地价格背景下,进一步加速了土地价格上涨,使得当地土地市场逐渐显露出过热迹象;但对非核心区域以及三四线城市兴趣的下降使得当地土地市场复苏进程减慢。不能单凭目前存在的现象和数据变化,就断言楼市再次过热。”陈国强表示。
而首创财富高级投资经理常远对此也表示认同。
“从目前市场数据看,北上广深土地成交金额确实出现比较明显上涨态势,甚至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也创下了年内新高。但这不并代表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常远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也有专家提示,虽然一、二线重点城市拿地风险相对较小,但若盲目哄抢,风险系数将会骤增。
CRIC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科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而言,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线城市需求萎缩程度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复苏也是最为缓慢的,使得一线城市商品住宅库存正大幅走高,消化周期也在持续拉长,去风险难度逐步加大。
举报/反馈

开伟观察

62.1万获赞 5.5万粉丝
愿给所有读者带来真金白银。
研究员,莫开伟,金融业从业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