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家园
我们在中蜂养殖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蜂群发展缓慢,分蜂,冲群,飞逃,甚至起盗,病虫害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经验不足的养蜂人往往举足无措,不知所以。问养蜂前辈怎么回事,一般都会告诉你说,只有顺应蜂性,才能养好中蜂。只是蜂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指中蜂的生物学特征。
中蜂的生物学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中蜂的发育过程所形成的三型蜂状态,一个是中蜂的群体行为特征。从这两个层面对中蜂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后,中蜂养殖的管理和措施就可以找到科学的依据,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一、中蜂发育过程所形成的的三型蜂状态
为了比较直观和理解我做了三个表格逐一进行进行说明。
表一 :根据中蜂三型蜂的生长发育时间,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对蜂群的繁殖时间有一个安排。对于人工育王移虫时间,雄蜂培育和组织交尾群,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蜂发育周期
表二:中蜂三型蜂的食物和群内工作,以及寿命时间,可以为我们对蜂群的相互关系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是对于寿命时间的认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蜂群的开繁、复壮、兴盛和消退。
中蜂群内分工
表三:三型蜂个体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特征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在整个蜂群繁殖、采集和提纯保育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把握好开繁、复壮和组织强群采收的时间节点。
三型蜂个体行为特征
二、中蜂的群体行为特征
中蜂属于社会性昆虫,需要以集体(群)为生活单位,单只蜜蜂是无非生存下去的。中蜂的社会性自然就会形成蜂群的群体行为特征,蜂群的群体行为对我们的日常管理的指导意义,是最为重要的。根据养蜂前辈和相关专家的研究和总结,中蜂的群体生物学特征,如下几种:
1、筑巢。中蜂筑巢首选需要选择合适的住址。一般情况下是侦查蜂事先进行选址,待时机成熟,蜂群就会飞到选好的住址进行营巢。野外的土洞,岩缝,枯木,人类的木桶、仓库等,只要适合蜂群居住,都会是其投靠的目标。蜂群筑巢分为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在流蜜季节,会加高巢房形成蜜区。新造脾一般颜色较浅,育儿后会逐渐加深至褐色和黑色。自然情况下,蜂群外围是被蜂群严密包裹,以保持巢内正常的温度和湿度。
中蜂自然筑巢状态
2、酿蜜、储粉及采集活动。中蜂蜜成熟需要七至十天左右,气温越高,酿蜜时间相对应会缩短。蜜蜂将花蜜转化为蜂蜜,一个是需要经过物理变化,即浓缩花蜜,去掉水分,提高含糖量;一个是经过化学变化,即工蜂分泌转化酶,将花蜜中的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
3、蜂群相互联络信息的行为。蜂群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一般是由蜜蜂信息素、触碰及舞蹈语言进行传递。中蜂蜂王信息素可以抑制分群分蜂热的发生和蜂群工产,新王信息素比老王信息素要强。工蜂信息素则主要是分泌蜂臭,属于引导信息素,相互传递群内的信息,使蜂群群内各自有序工作,守卫和巡防等。蜜蜂的舞蹈行为则主要是针对巢外情况发生,比如防御敌害、蜜粉源方向等等。
蜜蜂的舞蹈行为
4、分群巢内温湿度及空气流通的调节。中蜂巢温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但仔区温度需要保持在35度左右才能确保蜂群幼子的健康发育;蜂群健康发展,则湿度需要在76%-88%之间,当然随季节变化上下有波动;蜂群内的空气流通主要是为了确保氧气的供给,确保仔区的耗氧量。
5、中蜂的分蜂习性。中蜂分蜂主要是春秋两季,纷纷习性表现为分蜂前期、分蜂准备期和分蜂发生期。分群分蜂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蜂种、蜂王、巢箱空间、蜜源、季节和温湿度等。中蜂的分蜂习性需要养蜂人深入观察研究,是养殖中的重要内容。
6、迁徙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飞逃。主要是环境不能满足蜂群基本的生存条件引起。蜂群飞逃会出现出勤少、蜂王减产或停产等特征,需要引起养蜂人格外注意。
飞逃群
7、抗逆性。中蜂安全采集温度为6.5℃,地域这个温度,蜂群就会被冻僵甚至死亡。高温季节需要遮阴,以防止引发蜂群的迁徙。
8、抗病改能力。中蜂抗蜂螨、以及意蜂的美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但不抗巢虫。
9、盗性。中蜂的嗅觉灵敏,对蜜源很敏感。在缺蜜季节极易造成盗蜂。但在流蜜季节,蜂群则相对温驯,不易起盗。
被盗群
中蜂蜂群的生物学特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这些生物学特征即是养蜂老前辈们说的蜂性,是我们养蜂人日常管理蜂群的科学依据。我们需要了解蜂性,顺应蜂性,永远站在蜂的角度去思考,去管理,向蜂群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养殖技术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关于养蜂人顺应蜂性,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希望在评论区补充、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举报/反馈

黔货趟路人

4.5万获赞 1140粉丝
传承手工食品文化,品味天然纯酿酒香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