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是民国时期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评价此人也不能单纯地以成败来论,可以说他的人生也极为丰富,我们就来看看这一位民国时期传奇式的人物。
辛亥元勋
1878年1月13日广东汕尾海丰白町乡有一个小男孩诞生,家中给他取名为陈捷,字赞之,又字竞存,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陈炯明。陈炯明小时候读书不错,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历的1899年,陈炯明中秀才,可谓是光宗耀祖了,不过此时的清朝早已经是日薄西山,秀才也没有以前那么金贵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炯明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两年后他以成绩优等毕业。宣统元年(1909年)陈炯明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在担任议员期间,陈炯明也确实做了不少的实事,他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这些提案有利于广东本地的发展,所以说陈炯明也是一个办实事的事情。
陈炯明在当议员的时候,他由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到当时的上海去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并且在上海,他加入到了同盟会。加入同盟会的陈炯明开始立志推翻清政府,陈炯明本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中陈炯明作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他曾经谋划要炸死广东水师提督,但是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其勇气还是值得赞扬的。
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1911年11月9日广东“和平光复”后不久,任广东副都督,后为代理都督,在当时的乱局中,为稳定广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了1912年4月,陈炯明担任广东总绥靖经略,后改任广东护军使。所以说陈炯明史辛亥元勋也是有根据的,毕竟陈炯明的资历和功劳都担得起此称呼。
从拥护孙中山到产生分歧,炮轰总统府
1913年6月陈炯明继任广东都督,当时很多省份都纷纷独立,讨伐袁世凯。在7月18日陈炯明宣布广东独立讨袁。不料后院起火,陈炯明手下的一个师长趁机炮轰都督府,自立为临时都督,陈炯明立刻逃亡到香港、后来到新加坡。
但是陈炯明不甘失败,在1915年12月,他回到东江一带,组织民军起义,翌年在惠州附近成立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11月21日陈炯明被任命为省长亲军司令。到了12月2日,孙中山先生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经10个月奋战,打败了福建都督,建立闽南护法区。
1920年8月,陈炯明奉孙中山的命令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可以说此时的陈炯明和孙中山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很快因为一件事,陈炯明开始和孙中山产生了分歧,那就是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 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也正是因为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让陈炯明不满。
陈炯明不满的是当时选举大总统的程序,因为按照总统选举法的规定,总统由两院联席选出,出席议员至少须全部的三分之二,即580人才能举行选举总统会,当前广州的旧国会议员才两百多人,还不够原众议院人数的一半,而且实行记名投票,这岂不是自毁法律吗?和北方毁法,又有什么本质不同?一旦广东成立正式政府,结局只有一个:南北之间将再次陷入战争之中。
其实陈炯明这是在护法,所以他反对孙中山就职,也不参加就职典礼。孙任非常大总统后,任陈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并说服陈加入国民党。这只是分歧的开始,不久因为政见不和,两人分歧加身,当时陈炯明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仿照美国,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逐步走向全国和平统一,这个主张,史称 “联省自治”;孙中山不同意陈炯明的主张,他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以便自己夺取政权。
政见不和让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特别是陈炯明还破坏东征,甚至想要将孙中山赶下台,并且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孙中山避难永丰舰队,8月15日,陈炯明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1923年1月,陈炯明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后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从此陈炯明一直盘踞在东江。
失去军权,成立致公党
陈炯明当时虽然被击败,但是依然盘踞在东江,势力很强,是广东实力最强的军阀,当时孙中山没有时间顾及他,可是陈炯明一直和广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对抗。1924年冬,他乘孙中山北上之机,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纠集洪兆麟、林虎等部约三万余人,在英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1925年2月广州革命政府决定以黄埔学生为主力开启第一次针对陈炯明的东征,第一次东征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但是陈炯明并没有因此退出广东的政治舞台,此后又纠集了不少的人,威胁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统一广东全境,革命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这一次东征,彻底打垮了陈炯明,统一的广州全境,而陈炯在则彻底失去了兵权。
失去军权和势力的陈炯明避难香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鉴于陈炯明的威望,想要拉他下水,他则反过来要求日人归还东三省。日人拉拢不成,仍赠他8万元支票,当时陈炯明已经穷困潦倒,可是面对日本人的支票,他在支票上打叉退还。其后,他派代表参与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被推选为致公党总理,致公党与中共合作抗日,直至今日都是参政党之一。
1933年,陈炯明在贫困中病死于香港,竟然要用其母所备的棺木。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军政长官,结局如此凄惨,这是非常罕见的。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陈炯明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军阀作风完全不同。他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廉洁自持,不蓄私财,在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自己还以不好色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