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Top前十名中有一部影片,自编自导自演,创作这部影片的人叫做罗伯特·贝尼尼。该片于1997年首次上映,2020年1月3日将再次搬上荧幕,虽然这部作品距离首映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但影迷们对4K修复版的热情没有消减分毫,同时这也是首次在国内上映,对于喜欢看深度电影的你们来说值得一看。到现在为止,《美丽人生》排在豆瓣榜单第六,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从讲述二战的影片中脱颖而出。
关于战争的影片,往往向观众展示侵略者残忍的一面,但这部影片却不走寻常路,与常规的叙事手法不同,该片以圭多的爱情为线索,展现战争中尚存美好温情的一面。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期间,军队面临着敌人步步紧逼的险境,人民加入到救助队伍,这是一部用战争残酷来反应人性美好的战争片。而《美好人生》则披着喜剧的外壳,在二战背景下一家人的命运引起对战争的思考。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经典作品之一,截至到现在,它共或70个奖项,51个提名。其中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奥斯卡赋予这部影片3个奖项。由此可见,不管是观众还是国际赛事,都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认可,从侧面印证了这是一部实至名归的佳作。
影片之所以被归类于喜剧片,其中少不了对圭多人性形象的塑造。圭多幽默乐观的性格是这部电影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影片上半段主要讲述圭多追求多拉的故事,两人都是浪漫主义的一员,而在片中的表现又是极其荒诞的。圭多的行为本身就具有荒诞性,在跑到多拉所在的小镇时意外被当成王,圭多和多拉初次相遇便一见钟情,这是浪漫而荒诞的。
另外,多拉这一女性形象异于旁人,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是一个非常有个人主张的独立女性形象。这种勇敢同时体现在她追逐丈夫和儿子来到集中营,也体现在她和圭多确认关系时毫不畏惧周围环境对犹太人的歧视。
圭多和儿子被抓走后,影片来到第二部分。按照常规叙事来说,影片往往趋向于用血腥的画面来控诉对战争的不满,但这里影片却着重表现圭多和儿子的生活,出其不意的手法反而使影片免于俗套。
国内姜文导演的作品《鬼子来了》中村民把俘虏养在家中这样反常规的叙事手法和该片中第二部分有相似之处。导演颠覆了以宏大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反以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游戏,用父子之间的温情去反衬战争的残酷。其中,在父亲临死前最后一个动作,导演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冲着儿子做鬼脸的圭多,导演没有用画面交代圭多的结局,但几声枪响足以让观众知道墙的那一面发生了什么。
喜剧结构下的悲剧更显荒诞。罗伯特用一个游戏串联起整部影片中孩子认知范围外的残酷,却使影片的悲剧性更上一层楼。在圭多一句句孩童式华语的背后,其实是为孩子铸造一个没有杀戮的梦境。上面所说到的荒诞性在妻子多拉进入集中营后有所体现。在集中营内,圭多带着儿子走向广播台,一句早安公主既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同时传递了安全讯号。诙谐幽默,在苦难中不忘美好,正是圭多这一人物形象的魅力所在。
一场游戏延续到最后,圭多的儿子幸免于难。在从箱子里钻出来后,一辆坦克朝他缓缓驶来,不管对于孩子还是集中营剩下的所有人来说,无疑是吹响了胜利的号角。这一结局保留了孩子童真的世界,同时也是导演对人性的思考,美好就像今天我们所说的正义。即使面对疾风,美好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罗伯特之所以把圭多这一一个人物置身于集中营,是因为集中营代表着当时时代中最阴暗的一面,而圭多一家与这种环境截然相反,他们出现在集中营,是为了避免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探索现实主义。这是一部被定义为喜剧电影的影片,但通过喜剧化的人物,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喜剧那么简单。影片将喜剧元素与恶劣环境融于一体,就构成了非比寻常的荒诞叙事。
影片的结局选择以父亲所说的胜利品—坦克为终点,更符合罗伯特的创作初衷。这是意大利导演罗伯特独有的一种黑色幽默的表现方式,也是在借电影中的暗讽来表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从影片也可以看出,罗伯特的内心向往美好生活。国内确实需要这样的影视作品,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碰撞,相信很多观众会对影片中的父亲最后善意的谎言产生深刻的思考,这便是这部作品值得一看的原因之一吧!
举报/反馈

小猿娱乐

37.2万获赞 1.3万粉丝
捕娱有态度,八卦有乐趣!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