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个落魄旗人,虽有正黄旗的身份却是几近穷困不能苟生;他玲珑剔透,虽无甚文才却凭借小聪明与忠心深获康熙的赏识;他结党营私,祸害朝纲,欺压太子,终落得大寿之宴遭御史弹劾,被康熙逐出官场……
不用细说,熟悉清代历史的朋友一看便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权臣明珠。康熙朝,明珠和索额图可谓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索额图在迷茫中失去了眼色,最终落得囚死于幽所,明珠结局虽不凄惨,却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平定三藩,仕途通畅
纳兰明珠(1635-1708),字端范,那拉氏金台吉之孙。金台吉是努尔哈赤在天命四年(1619)征服叶赫部的两首领之一,明珠家隶属满洲正黄旗,顺治元年(1644)移居北京成为新王朝贵族的,时年九岁。起初他任侍卫,几经升迁,与康熙五年(1666)为弘文院学士。
康熙六年九月,明珠充任《世祖实录》副总裁。七年六月,黄河、淮河、运河骤涨。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玛尔赛视察黄河、淮河等处水利工程,定议增凿黄河北岸以备蓄泄,这一建议被朝廷采纳。随后,明珠亲自领导了黄河引凿工程,由于治河有功,九月升为刑部尚书。
接下来的几年,明珠仕途通畅。康熙十年十一月,明珠改任兵部尚书。从而他与康熙接触更频繁,更亲近。康熙初年,南疆平定,清廷以明朝三个降将留重兵驻守。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十余年后,三王势力渐大,骄纵跋扈。
康熙十二年七月,吴三桂以退为进,假意要求撤藩。清廷为此展开激烈争论,并形成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三藩久镇南疆,不可撤也不敢撤;与此对立的是,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与明珠为一方,坚决认为当撤。
康熙同意明珠等人的意见,说:“吴三桂等人造反之心由来已久,不早日除掉,将会养痈成患,反悔莫及。既然如此,不如先发制人为上策。”果然,撤藩令下达之后,三藩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五年间,相继起兵反叛,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起兵后,朝臣中以索额图为首的原来反对撤藩的人惊慌失措,认为明珠等人主张撤藩招致了这场大祸,应诛杀他们以谢天下。康熙反驳道:“撤藩是朕的主意,他们有什么罪!”
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明珠辅佐康熙运筹帷幄。他频繁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制定应敌策略。头两年,正值明珠担任兵部尚书,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议定紧急的军事调遣,为平定叛乱可谓费尽心机。
康熙十四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辅臣之一。三藩平定后,康熙褒扬功臣,多次提到明珠等力主撤藩的事。他对大臣说:“以前讨论撤藩,只有明珠等人能了解朕的意图,当时如果听从一些人的建议杀了明珠,他岂不是要含冤九泉吗?”
此后,明珠更受到康熙的特别眷顾,还亲自为他书写条幅,以酬劳他勤勉辅政、朝夕问对之功。康熙二十三年(1684)冬,康熙下江南,以明珠为扈从。这使他在朝中更显突出,炙手可热。
积极辅政,屡被加封
索额图去职后,明珠在政治上、尤其是人事上拥有很大的发言权。作为大学士,康熙在任免或处理文武大臣时,经常征询明珠的意见。康熙二十年,吏部准备补授翰林院掌院学士,推荐了候补学士陈廷敬、侍读学士蒋弘道等人。康熙征求明珠的意见,明珠说陈廷敬更为合适,于是任命了陈廷敬为掌院学士。
三藩平底后,国家需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明珠辅佐康熙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巡察两淮盐课御史堪泰请求加征盐商税银,遭到明珠的反对;山西因灾需要停征钱粮,户部讨论后决定要加以征收,明珠又积极支持停征。这些主张都得到了康熙的支持和称赞。
有时,明珠也协助康熙处理刑事案件。在这方面,明珠毫不含糊地维护官僚、贵族的利益。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刑部就贵族班布礼的妻子殴打家仆一案向康熙呈报。康熙认为这种事必定是因为主人责打过严,仆婢难以度日,为情势所迫而造成的。但明珠却说,近年来这种主人欺压仆人的风气较以前好多了,极力美化旗人的主奴关系,为旗人贵族贴金。
明珠还多次以阁臣兼任编纂重要史书、政书的职务。先后重修太祖、太宗《实录》及编纂《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和《明史》,并先后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以至太子太师的至高荣誉。
外表慈善,内使机关
权力和皇上的宠信给明珠带来了权威,清代内阁本无重权,又无首辅之设,但明珠俨然以首辅自居。内阁票拟,都由明珠统管,语言的轻重权衡,都由他的心意而定。即使出现错误,同事们也不敢驳正。从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这十年是明珠权势最盛的时期。权力过盛,奸心、私心就逐渐萌生了。明珠开始利用权力,打击异己,收买人心,结党营私。
明珠为人阴险,但脸上总是一副慈善的样子。他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甜言蜜语,使人不由自主地向他倾诉衷肠。此外,他又轻财好施,故作谦和,以招徕新进及海内人士,因而不少人为他所笼络。
明珠很会揣摩圣心,凡是康熙称赞或是准备重用的人,明珠就向他卖好,说是他从中极力推荐的;如果康熙对谁不满时,他就向此人说,“皇上不喜欢你,但我会从中尽力挽救的”。明珠就是以这种手段来拉拢人心,固结权威的。
通过这些手段,明珠在其周围形成了一股以他为中心的巨大势力。朝廷内,无论满汉大员都是他的死党。由于他的援引,他的死党佛伦、余国柱等人迅速上升,担任督抚以至部院阁臣一类高官。凡会议问题时,都由佛伦等把持,余国柱暗中操作,以贯彻明珠的意图。
康熙让明珠入阁,本意是想让他牵制索额图,尽管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明珠比索额图更甚,康熙刚赶走了猛虎,却又来了一头饿狼。明珠和同党非但把持朝政,还贪得无厌。据说,明珠家中“货贿山积”,内而部院台省卿寺,外而督抚府镇监司,向他送礼的在门前排成长龙,甚至有人等上十几天都送不上礼。
明珠等人胡作非为,心中有鬼,怕别人揭发他们,所以对各级负责监察的言官多方防范施压。六科给事中和京畿、辽沈等各道监察御史,每当升级或升任时,明珠与余国柱都要居功索贿,要挟这些科道人员与他们订约,凡有奏章必须先向他们请示报告,不得擅自向朝廷直接奏报,以垄断言路。
对于敢于揭发他们罪行的言官,则处处借故生事,陷害打击。明珠的同党佛伦在任左都御史时,对于御史李兴谦、吴震多有参劾心怀不满,就指使他人排挤陷害,凡是与明珠作对的或是意见不合的,很快就被罢官。
目无皇上,康熙出招
明珠长期贪赃弄权,早已是声名狼藉,恶名远播。康熙几次提出警告,希望明珠有所收敛。康熙十八年七月,康熙帝借京城地震事件向群臣发出警告,让他们“洗涤肺肠,公忠自矢”。不久,康熙又单独召见明珠,旁敲侧击地说:“如今当官像于成龙那样清廉的人太少了,十全十美确实难得。但也应该勉力而为、依理而行才好。”
康熙此举是想借于成龙来提醒明珠,但明珠仍然我行我素,对康熙的警告不以为然。康熙对付他自有办法,就像他当初将明珠作为索额图的克星一样。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二月,在康熙的授意下,徐乾学、高士奇唆使江南道御史郭琇上了著名的震动朝野的《纠大臣疏》。郭琇在疏中陈述明珠、余国柱等人背公营私罪状共八款,指出明珠窥探上意,其权术足以掩盖他的罪过,又有余国柱等人的配合,他负君恩之罪罄竹难书。
康熙看过这道疏后,告诉吏部官员说:“国家建官分职,务必要精干、精廉,大要守法,小要廉法。”康熙剖析情弊,严斥在廷诸臣的种种恶劣作风,最后宣布革除明珠的大学士职务,余国柱也被革职。
不久,明珠又被授为内大臣。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起兵叛乱,康熙命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统兵征剿,明珠被派遣去参赞军务,此战战败,明珠牵连获罪,降四级留任,次年复授保和殿大学士。此后康熙两次亲征噶尔丹,明珠从征有功,官复原职。但这个时候的明珠不过是空有其名,却不为康熙所宠信了。
但相对于索额图来说,明珠的这个结局要好得太多了,这固然是康熙网开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明珠虽然罪行很多,但毕竟没有谋逆、反叛之心,没有对皇权造成威胁,这是他与索额图的最大不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病逝,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