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关于女人的美,《洛神赋》的描写可称为千古名篇,甚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章中的那些语句,大都成为后人用以形容女子的绝妙好词好句,上千年以来,无人可超越。
洛神像
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 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明眸善睐”、“凌波微步”、“吐气如兰”、“秀色可餐”等这些语句,就算以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也一样能够让人为之动容,穷尽一切美好想像。
但洛神的原型,并非如后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相反,洛神的最初形象只是一位个性乖戾、骄傲、美而无礼、淫乐无度的配偶神,而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象的完美无瑕女神。
洛神的原型叫“宓妃”,这一名称源于屈原《天问》中所讲的“娶洛川妃为妻”,因此,“宓妃”的身份,其实是河伯之妻,据说后来被夏朝的有穷国君夷羿所霸占。
洛神
这样一位女子,却被一篇文章叫《洛神赋》写活了,而且转身一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大众女神。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跟《洛神赋》的作者曹植有关,曹植本人是一位才子,又庆幸生于帝皇之家,因此,他的经历与条件才有可能塑造如此完美形象的女神。
换句话说,《洛神赋》中的洛神并不是上古时期的洛神,而是另有其人,也就是说,曹植心中的洛神,其实是他对于最理想的女神的想象,这个想象的来源,有的是身边实际存在的人,如甄氏,也有些是没有真正见过的人,当然,也有些源于自己的想象,总之,他心中的洛神,是一个理想的综合体。
洛神图
因此,洛神为什么从一个淫乐无度女神转变成后来的大众女神,这其实跟曹植所处的年代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
众生周知,曹植所生活的是三国乱世,尽管他生于帝皇帝之家,但王子也是有束缚的,曹植的不幸在于,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拥有自己真正的自由,更不能像李白那样来去自由,纵情山水,也不能像柳永那可以爱自己所爱的人,相对于普通人,他的约束更多,当然,这很有可能就是他的那些美好想象的源之一,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现实越是难以做到,内心对其的想象越是美好。
如甄氏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剧照:洛神
甄氏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大美人之一,据说曹植的哥哥当年随曹操攻破袁氏的首都河北邺城而得到,后来被纳为曹丕之妾,而这 年,曹植是13岁,已是懂事的少年,据野史的说法,甄氏不仅是美女,而且是才女,有诗《塘上行》传世,而曹植是有名的大才子,所谓“才子佳人”,两人早就互生爱慕之情,而曹丕则不一样,曹丕没有像弟弟这样的性情,而且经常随曹操到处征战,甄氏独守闺房,于是就有机会和曹植情愫缱绻了。
后来曹操死了之后,曹丕找个机会,就把甄氏赐死了,那一年,她才39岁。
因此,后人一直认为曹植写的洛神,其实是写甄氏,而且《洛神赋》的原名《感甄赋》,另外,洛神的原名叫宓妃,于是有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甄氏的名字就是甄宓,这样就可以和宓妃对上号了。
后来曹叡继位之后,认为的《感甄赋》名称和自己母亲的名讳相冲,于是把《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这样一来,人们更加坚信的认为曹植与甄氏定有问题,甚至还编了一个凄美浪漫的故事,即:
甄氏死后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曹丕,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
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留作纪念。
曹植睹物思人,感概万千,不知不觉中睡宿舟中,恍惚之间,远远地望见甄妃向他走来,如凌波微步一般,曹植正要向前,却惊醒了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之后,曹植依然无法停止对于甄氏的思含,脑海中不断地翻腾着与甄后在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提笔写下了《感甄赋》。
尽管野史不足为信,但是却成功地刻画了曹植和甄氏才子与佳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洛神像
换句话说,《感甄赋》所描写的洛神尽管只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女神形象,但谁也不保证他写的洛神没有甄氏的影子,按照我个人的见解,由于曹植和甄氏是叔嫂关系,两人的年龄相差九岁,或许正是这些不可逾越的代沟,让曹植对于女性充满幻想,毕竟成熟的女人对于少年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更何况是甄氏这样不出世的美人。
当然,我们更愿意把洛神当成曹植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洛神赋》不过是寄托了他对于美人的倾心仰慕和热爱,正因为如此,他才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女神热烈追求,而后来的恋爱失败,则也表明了洛神这一完美的女性形象,事实上并不存在。
洛神湖
只是此文一出,原本的洛的那种神淫乐无度的形象已经被完美的女神形象彻底的替代了 ,后人只知道曹植笔下的洛神,而不知作为河伯之妻的洛神。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三国志》《洛神赋》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