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在加拿大寓所凝望从老家南阳带去的槌衣石
诗人痖弦和宇秀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已经开裂的槌衣石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有这样一位诗人,在耄耋之年,把几十年漂泊的乡愁和余生对故乡全部的思念,默默安放在一块槌衣石上。他,就是河南南阳籍著名台湾现代诗人痖弦。
晚年移居加拿大的痖弦,从老家南阳运来一块祖母和母亲生前用过的槌衣石,安放在温哥华的家门前。他嘱咐女儿,百年后,要把他的骨灰放在这块石头上一起入土,就如同和母亲、和家乡永远在一起。
被痖弦“槌衣石”故事感动的河大校友、诗人宇秀,日前创作了诗作《槌衣石》,诗中刻骨的乡愁深深触动了读者。和痖弦同为南阳籍的影视演员李艳秋动情录制了普通话和南阳话两个朗诵版本。
最牵动痖弦的是南阳老家
痖弦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32年生。痖弦是中国台湾文坛重量级的人物,以一本诗集《深渊》崛起于台湾诗坛,享誉文坛半个多世纪。其诗歌以甜美的语言和苦涩的思想统一于“中国风和东方味道”的意境中,民谣写诗与心灵探索融合于一体,是现代诗大家。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编辑家,联络并积极推举内地作家,成为最早的两岸文化交流推手。作家木心更是在寂寂无名时,被痖弦发掘,在首期《联合文学》上推出“木心专辑”。1998年退休,移居加拿大温哥华至今。
晚年移居加拿大后,最牵动痖弦的莫过于南阳老家。“少小离家老大回”,当他两鬓斑白返回阔别四十多年的南阳老家时,父母早已撒手人寰,亲戚转告痖弦他母亲临终时的一句话:“告诉我娃儿,娘是想他想死的!”
看到当年的家只剩了半截山墙和一块祖母与母亲用过的槌衣石,他把这块石头搬到了加拿大温哥华他现居的寓所门口。他到现在都能感觉到童年的自己是光屁股娃儿的时候,夏日坐在母亲的槌衣石上凉丝丝的滋味。
诗人宇秀创作《槌衣石》痖弦闻之潸然泪下
2018年12月8日,加拿大华裔作家、毕业于河南大学的诗人宇秀来到郑州分享新书。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她讲述了诗人痖弦的“一块槌衣石的故事”,闻者无不感动。
“家乡对痖弦先生来讲,是沉重的话题。”此前,宇秀专程到痖弦在温哥华的家中拜访时,痖弦为宇秀动情介绍了家门口的一块石头,上面有一条裂痕。
“这是我从老家南阳带回来一块槌衣石,我的妈妈就经常在这块石头上槌洗衣服。这块石头我小时候是完整的,17岁离开家乡的时候也是完整的,后来回河南的时候,看到的也是完整的,但当它从南阳托运到了加拿大,就裂了,它怎么就裂了呢?”
说完这些,痖弦老泪纵横。
痖弦对宇秀说:“我想把这个写成诗,但我写不了了,你替我写!我拜托你为我写一首诗”。
“我们能感受到他的乡愁有多重。”宇秀在分享这一故事时说,这首诗还没有创作完成,她希望沉淀沉淀再写出来。
一年之后,宇秀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她写出了这首《槌衣石》,其中这样写到:
你可看到,你可看到呀
祖母正在她身上洗父亲的衣衫母亲也在她身上濯娃儿的裤袜她们揉啊搓啊
槌啊……
你那黑了一冬的袄
在母亲的棒槌下,又顺从又顽皮
白河水却一浪浪叹息
叹母亲的巧手终究无缘剪裁你的法兰绒长裤
野荸荠也一声声啜泣
泣母亲的慧心到底没能触摸你的灯草绒上衣
在痖弦88岁米寿庆生会上,宇秀朗读了此诗,痖弦闻之,当场潸然泪下。
南阳籍演员李艳秋动情朗诵录制《槌衣石》
南阳籍影视演员、歌手李艳秋是痖弦先生同乡,她从小生长在白河边,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故乡景物和风情充满亲切感,读到此诗,非常激动,录制了普通话和南阳话两个朗诵版。
诗歌评论家刘登翰教授听了朗诵说:“比我读过的余光中的《乡愁》和洛夫的《寄鞋》还感人。”
李艳秋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痖弦先生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妈妈临终前说的‘告诉我娃儿,娘是想他想死的’。想到老妈妈思念儿子时的心情,我顿时泪奔。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阳人,诗歌里描述的亲情及生活场面,我都非常熟悉,很有画面感,所以朗诵的时候我的视像就比较具体,很有感触,就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时而又是母亲的感觉在倾诉着……”
她说,诗里没有一句堆砌的赘言,宇秀的语言魅力既有豪放的大情怀又婉约细致,细致入微到能让人听得到呼吸和悲痛的啜泣声。录制的时候,李艳秋又即兴录了一遍河南话版,送给了痖弦先生,“希望通过我这个小老乡的乡音,让他感受到这份久违的乡情”。
举报/反馈

大河网

884万获赞 46.6万粉丝
河南省首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大河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