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雅乐的趋向
我国古代的“雅乐”,主要是专事各类祭祀活动的礼仪乐舞和官廷礼仪乐舞。
从形式上看,汉代雅乐的主要趋向是遵循古制。其中,按照上古遗制所定专事祭祀的礼仪乐舞有:五行舞、武德舞、文始舞、四时舞等。这些礼仪舞蹈都是在前代乐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如“五行舞”,它是对周代的“大武舞”进行重新改编加工制成的乐舞。汉高祖时的“武德舞”,从其表演形式来看,舞者手持兵器-干戚而舞,是平定天下之武舞,该舞可以说与周代“大武”同出一辙。
“文始舞”也不是汉代新创乐舞,它是对舜帝《韶》进行重新艺术处理的舞蹈,该舞蹈继承了“韶”乐之风,清缓舒慢,温和不刚,具有教化人的功能,在汉代被认为是文舞。“四时舞”也许是新创舞蹈,它表示天下盛世升平的社会局面。
汉代史籍对武德、文始、五行、盛德等舞虽没有详细描述,但从这些舞蹈均源于前代舞蹈、并在原有舞蹈基础之上进行改编创制的情况来看,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与前代乐舞基本大同小异,其祭祀礼仪内涵也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礼记》曰:“夫乐施于金石,越于音声,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历代祭祀礼仪乐舞的功能是不变的。每一代帝王建国之后,都要作乐,它成为一个传统代代相承。汉代帝王也是如此。史载汉武帝命“杜變创定雅乐。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效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姜总领之”(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这里所提到的人名,均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声乐家和舞蹈家,可见统治者对祭祀礼仪乐舞是非常慎重的。
古代祭祀活动多在郊庙进行。汉代郊庙礼仪乐舞表演的种类、内容、形式在不断地扩增。《古今乐录》记录了汉章帝元和中的宗庙礼仪乐舞的程序:“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米》《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后汉书·礼仪制》记载了祭祀礼仪乐舞的程序是:祠南郊、次北郊,然后是明堂、高庙和世祖庙。按着这些祭祀程序进行完之后才开始《上陵》乐的表演。从《上陵》乐的歌词来看,这也是一个歌颂神仙之事的乐舞。如:“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答。木兰为君樟,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节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汉代的官廷礼仪乐舞另一趋向是内容比较宽泛,有宴享宾客的乐舞,祭天敬地的乐舞,丰年庆祀的乐舞。甚至某一件事经皇帝提倡,也可以成为专门的礼仪乐舞。《汉书.武帝纪》和《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得两域宝马-汗血马,作天马之歌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兮四夷服"。再配以礼仪乐舞,在宫廷举行庆贺活动,此成为歌颂战马的雅乐。
举报/反馈
专注便民的生活小妙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