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的健康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照料资源的需求不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长期的照护以及更多的医疗服务。自理预期寿命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等健康状况,对于分析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尤为重要。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占比高、增速快,198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仅为4991万,2005年超过1亿并继续增长,2018年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982年的4.9%提高到2018年的11.9%。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1.72亿,2035年将超过3亿。老年人口是相对脆弱的群体,其生理状况不同程度地弱于青壮年人口。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其健康状况不仅仅是个体的生理健康问题,更是老年人口群体的社会化健康。可以说,没有老年人口的健康,就没有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健康测量指标多种多样,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测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指标就包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根据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81年、1990年、2000年、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7.77岁、68.55岁、71.40岁和74.83岁,2015年提高到76.34岁。《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预测,2030—203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13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以60岁为起点,1981年65岁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年,即未来平均还可以活7.8年,1990年为8.6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1.4年和14.8年,2015年已经延长到11.3年,65岁以后的平均预期寿命占整个预期寿命的15%。根据联合国人口司数据,2015年世界60岁人口的平均余寿为11年,较发达国家为19年,欠发达国家为9年,最不发达国家仅为2年。可见,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欠发达国家,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用平均预期寿命衡量人口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笼统的存活年数掩盖了存活质量的差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自然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就开始设置题目询问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保留该题目并略有修改。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与2010年保持一致,询问60岁及以上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填答说明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解释为“指被登记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对过去一个月能否保证正常生活做出的自我判断”,选项分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四个类别。
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回答身体健康的占40.51%,基本健康的占41.8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60%。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2015年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较2010年略有下降,2010年健康比重为43.82%,基本健康为39.33%,两者合计83.15%。分城乡来看,2015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优于农村地区,身体健康的占45.57%,高出农村10个多百分点。分年龄来看,2015年60—69岁人口生活自理比重在各年龄段均有所提高,其中60—64岁人口生活自理比重均在99%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国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但是女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却不及男性,2015年60岁及以上女性人口身体健康的占36.63%,基本健康的占43.92%,男性分别为44.61%和39.66%,60岁及以上女性人口中,身体不健康(含生活不能自理)的接近20%。这意味着女性较长的寿命中有更多时间是在不健康的状况下生活。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及北京等发达地区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45%,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不足30%。
从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的分析来看,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低于寿命的延长。那么,老年人口的余寿中,究竟有多长时间处于健康状况、又有多长时间处于不健康的状况呢?为此,我们分析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预期寿命的比重。预期寿命是一个标准化指标,较好地反映了特定人口的健康状况,可以用于不同总体、不同时间的比较。而自理预期寿命结合了预期寿命及生活自理比重,更好地衡量了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等健康状况。
我们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计算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首先,我们将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合并,将健康、基本健康和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合并为“生活能自理”,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生活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97.05%和97.41%。
计算结果发现,2015年老年人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较2010年有所下降,且年龄越高,下降的幅度越大。2015年60岁老年人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94.9%,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80岁老年人该比例从2010年的87.5%下降到2015年的86.7%。分性别来看,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高于女性老年人口,年龄越大,性别差异也越明显。2015年60岁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96.0%,女性为94.1%,80岁男性该比例为89.5%,女性为85.1%,性别差异不断扩大。可见,老年人延长的预期寿命中有更大比重是处于不能自理的状态,而且男性老年人口余寿中的自理时间更长。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略有下降趋势,在延长的预期寿命中,处于不能自理的时间占比有增长趋势,而且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仍旧存在。未来,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加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养老照料等服务将产生更大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将是我们必然解答的一个时代命题,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点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胜慧 张刚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举报/反馈

中国社会科学网

57.5万获赞 48.7万粉丝
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