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每次从台湾回到达州,都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在台湾出生并长大的李彦毅,23年前与四川达州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李彦毅正式落户达州,并在这里组建了家庭,成了700万达州人的一份子。11月27日,在向封面新闻记者展示自己使用了一年多的“居住证”时,李彦毅说的是一口地道的达州话。
2018年,国台办出台了“31条惠及台胞措施”,四川省也以“同等待遇、广泛受益、共享机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了“川台70条”,为台湾同胞在川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像李彦毅一样到四川达州扎根的台胞,无论时间长短,都特别感谢各级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扎根达州
他从台湾人变成了达州人
“1996年,我第一次跨越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在广东、江苏、重庆都停留过,最终选择在达州落户、扎根,从一个台湾人变成了达州人。”李彦毅笑着告诉记者,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他与“达州妹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之所以会在达州扎根,正是“因为爱情”。
“20年前,达州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经济不发达,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李彦毅回忆,那时,从成都或重庆到达州,坐火车最快也要7、8个小时。为了推销建材,李彦毅当年专门买了一台摩托车,穿梭在各大建筑工地之间。
李彦毅出示自己的居住证
“那个时候,达州还没有人用机器粉碎的碎石做建筑材料,这让我看到了商机。”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李彦毅在达州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蓝海”,生意越做越大。“川台70条”出台后,李彦毅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决定大干一场,目前正在申请开办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建材企业。
“以前办营业执照要花一个多月,现在我们台胞可以走绿色通道,一个星期就能办好。”李彦毅说,“川台70条”发布实施一年多以来,他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门在全心全意为台胞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在生活方面,李彦毅因为享受到更多“同等待遇”,也有强烈的归属感:“我的台胞证换成了居住证,住酒店、买车票、坐飞机都比以往方便多了”。
感受达州
“95后”台胞开酒吧创业
夜幕降临,州河岸边,达州老城区的大西街,被一个接一个的小酒吧招牌点亮。“此刻很台湾”,几个时尚而又低调的霓虹字样,让一群年轻人停住了脚步。轻轻推开门,一位年轻的调酒师正在吧台忙碌,冰块在调酒器里发出脆响,与李宗盛的歌声遥相呼应。
这位专业的调酒师名叫詹昀晟,出生于1996年,来自台北,是这个小酒吧的老板。“达州的酒吧,绝大多数的风格还不成熟,而我,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台湾的酒吧文化带到达州,为提升达州人的夜生活品质贡献力量。”2018年,詹昀晟兄弟俩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在达州创业,成了达州市首批台胞个体工商户。
正在自己的酒吧工作的詹昀晟
“在自己的酒吧里,我结识了很多达州朋友,平时也经常和附近酒吧的调酒师相互切磋,大家都进步了很多。”詹昀晟告诉记者,除了业务上的交流,他还经常和达州的朋友一起聊聊生活,谈谈理想。让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达州人爱上了他调制的鸡尾酒,那些喧嚣嘈杂的烧烤摊,已不再是他们夜生活的首选地。
“达州城市不大,但创业的氛围很好,开办酒吧的相关手续审批,比我们预想的容易多了。”詹昀晟说,他有幸见证了相继出台的“31条措施”和“川台70条”,这让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有信心:“以后,我可以去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闯一闯,重庆、成都也是不错的选择。”
投资达州
政府关怀让台商“阵阵心暖”
拥有27年现代农业管理经验的学者型专家詹富祥,是投资达州的台商代表。2016年8月,詹富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投资,在达州市通川区成立了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投资建设的“秦巴蓝莓主题公园”一期,目前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正在抓紧实施的项目二期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亿元。
詹富祥(右一)介绍公司情况
“无论是基地建设、产品加工方面的问题,还是融资难题,政府都是积极主动地帮我们解决,甚至直接送服务上门,这让我们感到阵阵心暖。”詹富祥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现已建成自动浇水施肥智能化管理系统、恒温智能大棚和有机酵素农法科研实验室,全力打造现代蓝莓产业园基地。
正在建设中的“秦巴蓝莓主题公园”
“一路走来,可谓是顺风顺水。”詹富祥介绍,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他们公司已获得八项专利技术,同时还获得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
“我们提出的文、旅、农、学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公司总经理蒋四兰告诉记者,台商和詹富祥的技术团队加入,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川台70条”等政策红利,为公司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放眼未来,他们信心满满。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5552万获赞 416.3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