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过招,比试的往往不是谁的招式更高明,而是谁犯错更少。朝堂之上的皇子以及臣子,谁先失误,谁就提前出局,失误少才能笑到最后。康熙晚年,胤禩的一次失误就曾让其夺嫡之路变得前途无“亮”。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的万寿节上,发生过一次“毙鹰事件”。该事件由胤禩操作,他将胤禵送给康熙的天石调包成死鹰,目的是搅乱朝局,然后浑水摸鱼,夺取皇位。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康熙稳住了局面,并未给胤禩可趁之机。
无独有偶,历史上也出现过一次“毙鹰事件”,而且当事人同样是胤禩,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但情节比《雍正王朝》更诡异,主谋是谁至今也是未解之谜。
历史上“毙鹰事件”发生时的前前后后
康熙废胤礽后,曾公开议立太子,结果胤禩得到朝堂大多数人的拥护。对于胤禩,康熙深知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这个票选结果让康熙大感意外,与他默定的人选也不符,无奈之下只好出尔反尔。
事后,康熙对诸臣保举胤禩为太子之事耿耿于怀:“惟于兹事,忿恚殊甚,务必追其根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来侍卫内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等人,当场追查举荐胤禩的“首倡之人”。经康熙一再追究,有人供出由领侍卫内大臣浑德先发言保举胤禩。康熙立即批示: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国维、大学士马齐以当举胤禩喻于众,众乃畏惧伊等,依阿立耳——《清圣祖实录》”
又经追查责问,证实是由马齐暗中串联。于是,康熙将马齐交胤禩看押;马齐之兄李荣保按律枷责,由胤禩审问;其弟弟马武以及家族中其他在京任职人员均被罢官。此外,佟国维也受到康熙的严厉责斥。康熙此举,意在敲打胤禩,你不是和马齐关系好吗,那我让你亲自审问他。
胤禩虽然受到打击,但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争夺皇位的竞争力还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胤禩还陪同康熙出游好几次,但后来的“毙鹰事件”,却让他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准备前往热河度假。这次巡游,正逢胤禩母亲良妃去世两周年的祭日,他要前往祭奠,因此并未随行。
胤禩祭奠完母亲后,也没有忘记塞外的康熙,他派遣太监带着礼物(两只猎鹰)去给康熙请安,并表示在汤泉等候父皇回京。谁知等康熙收到时,两只猎鹰已经奄奄一息。
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胤禩在诅咒他快点死,一时“心悸几危”。他当即召来诸皇子,责骂胤禩“系辛者库所生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人品不肖、结党营私等等。
胤禩得知“毙鹰事件”后,更加密切地关注康熙的动态,并买通太监冯进朝等人,在康熙营帐前探听消息。康熙对此深表担忧:
“日后必有行若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唯有含笑而殁已耳——《清圣祖实录》”
并表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句话,彻底将胤禩打入夺嫡“冷宫”,也宣告他彻底与皇位无缘了。
“毙鹰事件”的嫌疑人
胤禩在送鹰前已经被康熙刻意压制过,要夺嫡肯定要想办法挽回圣心,他没有任何理由与动机,给康熙送死鹰。何况,以他的智商,也不会故意去刺激康熙。这件事的发生,有四种可能:
一、对手故意给他挖坑。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胤禩有实力,正在角逐皇位,但争夺皇位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人为了上位,指使别人用点拿不上台面的小伎俩打击胤禩,也是可能的。
二、队友故意陷害。胤禩夺嫡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几兄弟抱团取暖。内部争斗的残酷性,丝毫不亚于外部争夺。胤禩集团的九爷、十爷以及胤禵,面对皇位的诱惑,恐怕也非铁板一块。内部只要有一个人动了歪心思,对胤禩的危害更大。
三、康熙故意小题大做。胤禩结党营私,实力强大,心怀叵测,康熙对其早就不满。为了彻底断送其妄念,或者给其他皇子清理障碍,康熙有可能是借小题发大怒。
四、保管措施不当导致鹰奄奄一息。即使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何况是古代。鹰在运输途中,喂养不善或者包裹过严,都有可能出事。
秋媚说:朝堂之上,波诡云谲,在利益面前,对手与队友并不绝对,甚至可以相互转化。“毙鹰事件”是胤禩争夺皇位的“滑铁卢”,他成了最大受害者,其他阿哥也因此少了一个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