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鹊界之炊 蒋志舟 摄
立冬十几天了,湖南还是暖阳不愿走。如果一字能概述今年秋天,我点“晒”字。朋友圈天天有晒,晒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晒天安门阅兵,晒中国女排夺冠大阪世界杯,晒大江南北秋景秋色……真是了得!摄影家、原湖南画报社总编辑蒋志舟,旅游管理学家、长沙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彭蝶飞拍摄的“紫鹊界之秋”系列图片,也值得一提。饱满稻穗,秋风稻浪,在雪峰山中脉蜿蜒,荡漾着可人的金黄。瑶、苗、汉同胞开垦的紫鹊界梯田,与山岳、山溪、山路、木屋同框的秋色,是先秦以来2000多年的汗珠染成,它以农耕文明为注脚,深深刻入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
炎帝神农氏 彭蝶飞 摄
一、
湖湘与农耕文明渊源颇深。湘东炎陵安寝着炎帝神农氏,神农教民农桑,农耕文明之祖也。《尧典》载,舜帝组织播植百谷,治理洪水,功高居伟,舜帝南巡,归葬湘南九嶷山。
春耕、夏播而至秋,金黄披于野。蛰伏千年的湘楚蛮劲,赖熊绎整合。“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左丘明《子革对灵王》)先祖披荆斩棘,拓荒垦野,砥砺农耕。
倒春寒里的赤脚荷梨,喜鹊弄姿的阳春三月,废寝忘食的春播插秧,收播并驾的双抢时刻,农人在操持;布淤施肥的气喘吁吁,松土拔稗的汗流浃背,精耕细作的农事之秋,抗旱保苗的争分夺秒,农人在坚守。
梯田,山塘,小丘,山道弯弯;锄头,犁耙,蓑衣,春雨纷纷;插秧,薅草,施肥,绿意浓浓;抗旱,御涝,收割,金黄灿灿。黑屋,灶台,炊烟,老娘的呼唤;酸菜,腊货,泥鳅,父亲的浅斟;陀螺,跳绳,炮竹,过年的期盼。乡土之情,操劳在线,赖金秋在招手,山水在期变。汗珠共笑容绽放,牧歌与山水浑然。
秋染紫鹊界 彭蝶飞摄
梯田平畴,将湖湘版图写成大大的 “田”字,紫鹊界居中,成点睛之笔。这是新化西北、雪峰中脉,至秦,逐渐开化。高山好水,土质肥厚,雨水充沛,洪涝无忧,引得苗瑶趋之,汉人趋之,开荒拓土,一锄一铲,梯田图之。融广西龙脊梯田之秀美,兼云南哈尼梯田之大气,紫鹊界梯田历史最长。
梯田非孤立于荒野,紫鹊界稻作文化锤捣千年,而衍生苗瑶文化、梅山文化、武术文化、山地渔猎文化。陈天华、成仿吾、谭人凤、袁吉六、罗盛教等英才即根植于此。稻浪金黄,连带桔黄、菊黄、杏黄,绘就姹紫嫣红的秋收图。
紫鹊界西行百十公里是溆浦,屈原在此吟《桔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雪峰山聚天地精华,形成的“小气候”,最宜柑橘生长。岁月迭更,屈原眼里的“青黄杂糅”,已演绎成黄灿灿,甜蜜蜜,意态缤纷之雪峰蜜桔。
是呀!湖南无一处不产柑橘,柑橘无一处不甜。雪峰蜜桔、石门柑橘、东安柑橘、麻阳椪柑、溆浦柑橘、安江甜柚、永兴冰糖橙……天天逗人胃口。雪峰蜜桔由周总理命名,秋日之洞口县,空气都是蜜桔之甜。公路铁路,早熟中熟,车车金黄柑橘,厢厢浓情蜜意,输送大江南北。
二、
在湖南,收罢晚稻摘油茶,摘了油茶挖红薯,挖了红薯产柑橘,一刻也不消停。秋收,与金黄争艳的是红色。
红薯钟情于土肥原厚,有赖于辛劳耕耘。春雨伴着农人,割回红薯种苗,理枝剪蔓,再冒雨斜插土中。随之反复松土、施肥、除草、拔穗、修枝、除虫,在农人汗流浃背的庇荫下,红薯慢慢成长。
挖红薯,农人置身绿茸茸毛毯状薯地,离蔸三五寸割茎叶,从左到右、轻轻探蔸,相准目标,一锄下去,红薯隐露,掸土而敛之。薯叶、薯藤、薯根是好饲料。红薯红薯,红亮营养。生食则甜,煮食则香,煎炸则脆,磨滤则粉,熬制则糖,烤制、晒制则香甜脆兼备。
比起小心翼翼挖红薯,摘油茶可就热闹啦。农历九、十月,红坨坨挂满油茶树,直叫农人收摘。树连树,山连山,村连村,片连片,人民公社齐齐出动。爬树费劲,摘果费劲,挑果下山费劲,可是,在响彻山野的山歌声、嬉笑声、欢呼声、号子声中,一切被忽视了。
也是。秋高气爽下,农人割稻挖薯摘茶籽,收获满满,重担在肩,却心情轻松。这与双抢时酷阳烤之,水田泡之,泥巴糊之,时令迫之,感觉不一样的。
三、
“春推木梨夏挥锄,秋舞镰刀冬抡镐。”我在湘西南农村生长,参与生产劳动20多年,无数次见证寒耕暑耘,见证秋收满畈、场院堆金,也见证农耕精神的锻造。
无论在哪,我都关注窗外种植什么。我看到沃野千里、牛劲十足、作物茁壮、硕果累累就开心,看到耕地抛荒,人畜闲散,建房开发乱占良田沃土就格外揪心。
在永州道县白石寨,一山一石,一土一木令我油然起敬,这里出土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哈哈!黑黑的稻谷化石,佐证1.8万年前,祖先就能种稻谷了。在常德城头山文化遗址,我匍匐古稻田、古水坑、古水沟,倾听8000年前,祖先躬耕垄苗的劳动号子。作为梯田泡大的汉子,我常常梦回童年牧歌、少时耕作、其乐融融。
雾起紫鹊界 彭蝶飞提供
不久前,我重游了紫鹊界。在这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梯田王国跑上跑下,我陶醉于纵横交错的片片金黄,摇曳快意的满满稻穗。紫鹊界120平方公里、8万亩梯田,竟然罕见抛耕,不少稻田只有巴掌大,农耕不嫌局促,不亦乐乎。微风拂过,黄缎秋色,晴空排鹤,蛙声鸟鸣,“稻花香里说丰年”。
透过紫鹊界,我看到共和国70周年的百业硕果;看到习近平主席神采奕奕站在天安门,检阅虎虎雄兵;看到球场上中国女排的英姿飒爽;看到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看到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的日进斗金……我不禁吟诵黄巢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同是雪峰山脉,在沅水之滨的怀化安江镇,却是植被丰厚、环境幽雅的“物种变异的天堂”。这是杂交水稻发源地。1964年起,袁隆平以昼伏夜出的劳作,屡败屡战的无数科学实验,集万千农人智慧,终于向世界宣告并推广杂交水稻的伟大成果。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紧紧握住他的手,与他讲起“悄悄话”。总书记问他现在有什么研究进展?90岁高龄的袁院士激情汇报:“正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
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华五千年,以农业立国,形成北粟南稻的农耕文明格局。农耕文明无疑是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基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无不打上农耕文明烙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雍乾治,哪一个不是以农桑发达,粮草充足打根基?
《孙子·军争篇》云:“军无粮食则亡。”东汉末年的乌巢之战,曹操突袭袁绍后勤基地乌巢,烧其粮草,于是强弱之势反转,袁军溃败而逃。1944年,为对付日军凌厉进攻,英、中、印盟军将印度英帕尔建成坚强的后勤基地,,并反其道而攻之,摧毁日军虚弱的后方补给线,使之弹尽粮绝,“武士道”精神再逞强也枉然,从此,盟军在印缅战场发起战略进攻。
纵观历代农民起义,无不因耕者终年辛劳,却无法生存。真正解决“耕者有其田”的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出身湖南农村,深知“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他以农耕文明思维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而解决“耕者吃饱饭”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是来自农村,一生操着巴蜀方言,三起三落不言败的邓小平。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缺吃少穿”成为历史名词;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光绪“丁戊奇荒”,1942年河南大灾荒,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历史反复昭示,粮食是国之根本;“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旦发生大饥荒,钱再多也没用。一旦国际局势有变,粮食进口被切断,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反复敲响警钟:“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并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
作为曾经务农7年的“超级农人”,习近平总书记深谙开拓务实、精耕细作、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和谐守则、邻里相帮、顺时应变、尊重自然、环保低碳的农耕文明。百度显示,农耕文明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10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执政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时刻,着眼国际大势,根植中国国情,以中华农耕文明为底色,集纳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而推出的治国“重器”;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制高点,吹响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结号”。
与共和国70周年阅兵大典,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样,十九届四中全会是献给金秋的丰收大礼。
香山红叶,腾冲银杏,婺源黄菊,武夷山金骏眉,红黄蓝紫争先恐后,跳进金秋的镜头。金秋,男女老少都是摄影师,都是欢庆歌舞者。
时代不仅不拒绝农耕文明,而且鞭策农耕文明复苏、弘扬。金秋绵延,丰收绵延。
举报/反馈

红网

3112万获赞 111.7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