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运城市新绛县传统非遗文化双创基地(澄泥砚文化园)研学。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太原11月20日电 题:山西借科技、旅游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作者范丽芳
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山西,保留着众多反映古人生产生活的印迹,许多以文化遗产的方式得以传承。近年,随着各地煤炭产业转型、文化经济发展,曾濒临消失的传统手艺和文化重焕生机。匠人坚守,政策赋能,文旅融合,科技助力,成为山西众多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科技助力 千年工艺重现
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正在为参加半个月后的山西第四届文博会做准备,“今年我们研制出了新主题,比如红色故都砚、盛世中华砚、钢铁长城砚等等,每一款砚台都主题鲜明,寓意深长”。文博会每年都参加,但展出的澄泥砚作品年年不同。
蔺涛所在的运城市新绛县是山西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自古便是商贸名阜,传统手工业发达,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
绛州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但由于历史原因,传统制作技艺失传300多年。1986年,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开始研制工作,经近10年摸索,上千次实验,从设计图纸、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窑炉设计、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动手实践,逐步熟练掌握各道工序的技术要领。
2008年,这一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澄泥砚又“活了”。
被“复活”的,还有吕梁市交城县的堆绫。堆绫也叫堆花、堆锦,是将绫罗绸缎通过艺术手段堆绣,形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这一文化在当地有着1300多年历史,被称为“软体浮雕、立体国画”。公开资料显示,清末战乱,众多堆绫艺人流落民间,交城堆绫则以家族的方式传承下来。
“如果按照以前传统相传的模式,堆锦不仅不会发扬光大,更有失传的可能。”2007年,从小就喜爱手工艺的解爱英创办交城县旺英刺绣堆锦手工艺工作室,借用科技力量深耕这一领域。2017年,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交城县根雕代表性传承人乔振平及其团队,恢复性研发创作出了木胎漆砂砚;绛州剔犀手艺人何俊明不断摸索,反复实践,成功复原这项工艺最原始的技法和最完整的工序……近年,许多散落各地的历史遗珠,在各方努力下,逐渐重归民众视线。
改革创新 产业促进发展
2018年公开数据显示,山西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6项,进入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37项;共有6322位四级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50人,省级815人。
文化园集绛州澄泥砚、绛州木版年画、云雕、石雕、玉雕、宫灯、烫烙画、仿古青铜器、宗岳太极拳等传统民俗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让人们能一站式了解新绛的非遗文化魅力,深受港澳台同胞欢迎。受访者供图
与过去“后继乏人”“濒临消失”等话题不同,这些古老技艺和文化在正在以“适者生存”“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现于世人。
解爱英根据当地流传千年的故事制作了《24孝》、《年俗》、《24节气》等堆绫系列。2016年到2017年,交城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结合现代青年人喜好,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交城堆绫中,设计制作出了堆绫帽饰、包饰以及国风胸针、胸花系列,将堆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日常化和产业化路径成为新时代文化项目发展的新形态,不仅满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还适应了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据了解,解爱英成立的文化公司,使得堆锦产品的年生产量达到100件(套)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万以上。
绛州剔犀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有生产加工户6家,销售收入达1500余万;绛州澄泥砚现有制作加工户5家,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石雕的销售收入上亿元,西安、关帝庙等旅游胜地都有新绛能工巧匠的石雕作品。
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山西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企业、经营户、作坊约3000余户,从业人员达400余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百个。
文旅融合 文企抱团发展
近年,山西对旅游的重视给了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新启发,“我们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4项,各类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9位,分布在新绛县不同的地方,游客要想在短时间看完,很难。”蔺涛说,如果能把这些项目集中展示,来访者可以“一站式”参观。
2019年9月20日,山西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落户新绛县传统非遗文化双创基地(澄泥砚文化园)。受访者供图
绛州澄泥砚研究所投资5000万元建成新绛县传统非遗文化双创基地(澄泥砚文化园)。为让众多非遗文化企业进驻园区,新绛县因势利导,建设了一批非遗工作坊,并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入驻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奖励。
蔺涛说,“现在这里的活动很多,经常有书法展、画展等展览,还成为许多学校研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很热闹。”
非遗+文旅、非遗+会展、非遗+教育、非遗+文创、非遗+电商……运城市新绛县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江红斌介绍,通过文旅融合、抱团发展,当地文化产业集聚优势初步形成。
在11月18日召开的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大会上,山西省省长楼阳生曾对做优做强做大工艺美术产业提出要求,要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工艺美术产品提质升级,增加产品文化内涵和创新元素,培树一批晋字号品牌。
“双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也契合了这个理念,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探索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新途径,从而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江红斌说。(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1亿获赞 594.3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