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都崇礼,清早,一场小雪不期而至,而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现场早已座无虚席。
11月14日,以"驱动智慧变革、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在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成功举行,邀请全球新能源政商人士、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共商绿色能源发展大计,凝聚全球力量共同打造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01:09
当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已经初具规模,未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和加快创新步伐。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张家口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依托丰富的资源储量,该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并于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旨在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探索新机制、新路径。
数年间,一系列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大举措陆续落地,涵盖了体制机制创新、规模化开发、大容量储能、智能化输送、多元化应用等多个方面。创新推出“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成功开启国内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先河。截至2019年10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
这是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缩影。论坛上,全球新能源政商人士、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共商绿色能源发展大计,记者选取部分嘉宾观点,以飨读者。
河北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坚持稳中求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9%,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袁桐利在论坛上指出,河北是可再生能源大省,太阳能资源仅次于青藏及西北地区、可开发量约9000万千瓦,风能资源可开发量8000万千瓦以上,地热能储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他进一步介绍,张家口是河北发展可再生能源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赛事承办地、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与雄安新区共同构成了河北发展新的"发展两翼"。
袁桐利表示,进入"新时代",河北省充满希望,充满生机,面临的重大机遇叠加交汇,将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大批优质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河北,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雄安新区由规划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智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加速;冬奥会筹办进展顺利,场馆建设如火如荼,正在加快打造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和冰雪产业聚集区。
在袁桐利看来,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在河北落实落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极大推动了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极大催生了可再生能源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市场,蕴含无限商机,合作空间广阔。
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张家口正处于历史窗口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张家口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和脱贫攻坚任务,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支撑区,扎扎实实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会始终坚持开放思维,国际视野,致力于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机联动搭建政府引导、源头创新、市场运作,资本支撑的桥梁纽带,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学术价值充分释放,贡献社会造福人民。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戴明指出,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演进,世界能源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戴明强调,我国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基础领域研究、关键材料和前沿技术研发,促进可再生能源“降本增效”,不断增强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持续优化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空间;持续完善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和激励机制,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消纳市场,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各国政府、企业、组织、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协同创新合作,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应用,推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和技术中心主任道尔夫·吉伦对张家口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赞扬。全球能源转型依赖城市的努力,要抓紧城市层级的能源改革。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自主性,带动经济发展以及创造就业等。同时,张家口可以借助积极参与全球化平台,从全球的能源转型趋势中受益。全球其他城市也能够从张家口的经验中获得更多启发。他还介绍了张家口2050能源转型计划可以给中国很多城市提供范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在论坛上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支撑我们生态文明社会。绿色、安全、经济是生态能源体系的显著特点,这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切入点。首先是绿色,绿色代表生态损失小、环境污染少、资源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低;其次是安全,安全代表可应对极限的施压、可控资源有保障、平均价格可接受、产供储销有弹性;最后还要具备经济性,经济代表企业居民可承受、全社会投入产出效益高,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来配比资源。
王仲颖表示,根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应倡导和推动"三化"论,
这是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
▲一是要"终端电气化",就是能源的电气化推动电能替代,实现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
▲二是要"行业智能(数字)化",包括我们的生产、生活,行行业业智能化,例如智能化建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等,智能(数字)化平台是前提,可靠电力系统是保障;
▲三是"电力绿色化",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生态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当天,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2050年张家口能源转型战略》报告。
这项由IRENA、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共同开展的研究,是实施中国河北省人民政府与IRENA于2018年3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U)下的合作工作计划的一部分。该报告是“未来城市能源解决方案”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气候倡议(IKI)的支持。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BMU)根据德国联邦议院通过的一项决议支持这项举措。
记者翻阅材料,
可谓是干活满满~
现将报告摘要与各位客官分享~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一份新报告发现,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北京),一个拥有440万人口的中国城市,已加大力度部署可再生能源系统。
张家口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预估30GW和40GW的太阳能光伏(PV)和风能技术资源潜力。2017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73%,约占总发电量的45%。
这使得张家口能够在支持北京实现雄心勃勃的2022年冬奥会低碳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张家口崇礼区将举办大多数的奥运会滑雪比赛。
IRENA的报告发现,如果在2035年以后能够解决所识别的挑战,那么在所有情景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到2050年将达到70%以上。
此外,研究表明,由于张家口已采取主动措施对其现有的工业部门进行升级改造,城市能源系统规划必须与工业部门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以确保可再生能源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新的能源需求。
这对于中国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正在寻找一种方法,可持续地推动其在未来三十年内持续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50年将有另外2.55亿人涌入中国城市。中国今天选择如何为其城市供电,将对未来的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能源转型领域的首个路线图,IRENA的《张家口2050年能源转型战略》将为许多其他渴望转变煤炭主导的能源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其他赋能技术的城市提供新的范式。鉴于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推进能源转型,转向绿色、清洁和低碳能源系统的势头高涨,本报告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城市战略能源发展规划的浪潮。
除了发布报告外,在主旨演讲环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金风科技、美国落基山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绿色发展经验,并展望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就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综合能源服务商模式改变了以能源供给侧为核心的惯性思维,转变为以消费侧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现阶段,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发展阶段。为迎合市场前进的步伐,各类能源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动力充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新能源动力系统与电动汽车专家欧阳明高院士就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革命展开讨论。他认为,面向2035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百万辆级推广应用,急需突破三个瓶颈。
一是氢输运瓶颈。商用车主要成本是燃料成本,因此对燃料价格与乘用车更敏感(与柴油等效需要在30~35元/公斤),目前的氢储运成本偏高;二是车载储氢瓶颈。商用车里程长,耗氢量大,而目前的车载储氢主流技术是为乘用车开发出来的。三是加氢站瓶颈。商用车车载储氢量大,占用加氢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使单站服务车辆数减少为乘用车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以下。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广阔,这势必将重塑世界能源格局,也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的核心途径。
(作者:张栋钧)
举报/反馈

中国电力报

8.1万获赞 6.2万粉丝
中国电力报官方百家号
中国电力报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