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则新闻,将内蒙古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有消息称“博士研究生宿舍床上有布娃娃,逾期不整改取消奖学金资格”,在网络上热传之后,引起了网友们对学校的口诛笔伐,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检查已经不适用于博士生。
23日,内蒙古大学回应,学院检查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检查结果会影响学生参与奖学金评选的资格,今后这样的检查工作还将继续。
校方的说明并未平息网友的热议,无奈之下,昨日午间内蒙古大学再次回应,涉事博士生只收到口头警告,并未受到处分。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该博士生已经评上奖学金。
对于博士生而言,是否还需要通过检查来判断是否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网友和校方各执一词。
网友们认为,作为博士生,应当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用科研成果来证明自己作为博士生的价值,而不是用这种形式主义的检查束缚住他做学问的激情。在当下高学历人才频频出现学术造假行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培养一些对学术有热情的、爱学习的学生,奖学金是为了激励他们,不是为了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去。
更别说,如果仅仅因为床上摆了个布娃娃,就剥夺博士生评选奖学金的资格,未免也太吹毛求疵了。再加上校方最近给宿舍换柜子,学生的东西没地方放,难免会乱一点,这一点校方也应该考虑进来,更加人性化地执行检查。
校方则认为,博士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样,同样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搞特殊 。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也需要让学生重视自己的生活能力,不能出了校门就变成什么都不懂的生活白痴,这岂不是成了高分低能了?对内务的整理,正反映了学生离家在外,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检查学生的内务,也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教育,这必不可少。
但是,检查虽有必要,相应的规定细则未必合理,中国的许多大学都是如此。对于这些“奇葩”规定,学生们早已心怀不满,“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床上不能躺人”、“书桌上不能有书”、“阳台上不能晾衣”......这些不允许宿舍设施发挥其应有功用的规定,在每次检查宿舍的日子到来前后,都会被学生拿出来吐槽一番。甚至有时候,检查老师只看到了表面干净整洁的宿舍,却看不到衣柜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脏衣服和床垫下压着的攒了一周的臭袜子。
对此,我们也不禁发问,这样的检查宿舍,究竟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已经沦为了形式主义的僵硬仪式?
这月中,湘西的乡村女教师李田田撰文批评形式主义检查,后被削减课程、要求上报个人行程,引起社会的关注。对于频繁的上级检查,一线教师需要放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需要放下自己的学业,花费大量的时间打扫卫生。重点在于,卫生检查一过,“学生们的行为习惯还是老样子”。
李田田事件被广泛关注,尚未能得出令社会满意的处理结果,各所大学频繁而又无意义的卫生检查当然也还会持续。这些检查,我们在初高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都已经不堪其扰,老师和家长都说“上了大学就没人管你了”,谁曾想,又是一个事与愿违。
上了大学,的确会有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对他人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需要校方介入教育。可我们看到的,却只有监管,没有教育,仅仅是定期检查,表面工作做得漂亮,实质上什么都没有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仍在,就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此,校方应该探讨制定一个新的方案,让学生养成自觉意识,不用他人在后面踢着屁股,自己就知道去收拾宿舍,而不是守着一个老旧的既定方案,即使没有成效也要固执地执行下去。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这种检查,虽然能产生短期的效果,长期来说却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虽然是为学生好,却有侵犯学生隐私、激发学生反叛心理的可能。与其这样,何不问问学生自己,他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