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过去,我国航天事业一直把跨越历史的神话变成现实,玉兔月球漫步、鹊桥升空、悟空在宇宙遨游。12年前的今天,我们第一次写下她美丽的名字,嫦娥,撩起了月球神秘的面纱,邂逅那动人的容颜。
嫦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据说是后羿的妻子,独自吃了丈夫的长生药,结果飞上月宫,成为仙女。这流淌千年的神话见证着中国人的探月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工程领导小组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如今干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做过的事情,是不是容易多了?”对于诸如此类的疑问,“嫦娥一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这样回答:“虽然起步晚,但我们起点高。”
“起点高”精准地概括了“嫦娥工程”的特点:国际上探月初期一般都是向月球发射一个探测器,从月球附近掠过,第二步是直接撞击月球,有了经验以后才环绕月球飞行;而我国的探月规划,第一步就是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实现落月和月面巡视,第三步是取样返回。
俄罗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格奥尔吉·波利修克曾评论:“任何一个国家的深空探测都是从绕月开始的,但中国的绕月探测并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许多研究方向是之前其他国家的探月计划所没有涉及的。”
曲折奔月路上没有捷径可寻!
拿轨道设计来说,有小伙伴会好奇,“嫦娥一号”的轨道,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吗?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个样子!
“奇怪了,难道“嫦娥一号”舍不得地球,竟又难舍难分绕了7圈,才飞奔到月球?”这个说法也对,但其原因是当时担心“嫦娥一号”发动机动力不足,怕达不到直接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所以才使得“嫦娥一号”环绕地球飞行7圈,这一环节被称为调相轨道,通过调相轨道可以有多次机会调整轨道,消除由于发射和其他因素造成的误差,使其达到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前的各项飞行参数要求。在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和3次近地点加速后,达到近11公里每秒,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这也就是为什么,“嫦娥一号”卫星的“体重”中,有将近一半是推进剂的重量。
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问题——嫦娥抵达月宫时,相隔那么远,怎么给家里打电话?
要知道,在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之前,我国卫星到达的最远距离是7万公里左右,而月球距地球平均38万公里。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如何对卫星进行控制呢?
对卫星进行控制,主要依靠航天测控网。卫星发射以后,测控通信系统便成了与卫星联络的唯一手段。嫦娥姐姐飞天的时候,喀什站、青岛站,以及远望号测量船等小伙伴都成为了“接线员”,形成了一个高精度测量带。
感受到“嫦娥一号”的厉害了吗?要知道,那可是12年前的中国,从无到有的第一次!
也难怪当时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扬声器传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立起来,有的欢呼跳跃,有的拥抱握手,而嫦娥工程原总设计师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背过身子抹了眼泪。这是一代探月人的心血。
“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极大鼓舞了中华民族精神,激发了我国航天热情,让小太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她取得的成果:
1、获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月球影像图
2、获得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月球地形图
3、获得了重要元素全月球和局部区域含量分布数据
4、获得了月表微波辐射亮温数据的全月球分布数据
5、获得了独特的近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数据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张竞远、王胜男
编辑 | 白健永、贺盛鹏
举报/反馈

我们的太空

1237万获赞 54.5万粉丝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有我们共同的梦想
航天新媒体矩阵,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