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地产好粮,同样也盛产优质中药材。在10月19日召开的黑龙江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探讨如何在优质土地上,做好药材种植的源头把控,生产出产量高、含量够、出成率高、性状好、农残和重金属含量低的中草药材成为参会者议论的焦点。
好药材=产地优势+源头把控
对药用植物来说,好的生长环境能赋予其优秀的基因。我省地处寒温带、昼夜温差大、植被类型多样化,土壤类型多种,雨量充沛,适宜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
“好土地,才是真正的营养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王伟明说。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世润介绍,我省有野生中药材1120种,其中378种有一定蕴藏量,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130种左右,刺五加、五味子、赤芍、红柴胡等道地野生药材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全省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千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
我省有北药种植传统,经过长期临床应用优选,产在特定区域与其它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的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知名度。
庆安县气候、土壤、水质良好,人参的品质优良,有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目前全县人参种植面积6.5万亩。庆安县建有中药材一条街和中药产业园、中药材交易大市场、中药材仓储物流园。来自庆安县的人参种植户说说:“人参的种植要求特别高,种植人参要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精心才行。这次来论坛就想跟专家请教更好的种植方法。”
从事刺五加产业10年的何秀苇在论坛现场说:“刺五加多生于浅山及林缘地带,我们经过4年实践,才摸索出一整套刺五加生长种植经验。只有生长五年以上并且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的刺五加才能真正达到入药标准,所以种植者和生产者要有种好药的情怀和责任才能把事业做好。”
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展中药材,是种植结构调整、着重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我省推进中药材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改善基地生产条件,中药材品质稳步提高,相当一部分地区已形成北药种植、采集、加工、收购等产业链条。
依兰县中合道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长青介绍,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种植多个品种,目前市场效益良好。林长青以合作社种植的赤芍为例算了一笔账:“赤芍作物经过四年培育种植,产量约为6000斤/亩,以最低收购价6元计算,最后销售价达到了36000元/亩。合作社盈利,农民也得到了实惠。”
蒲公英种植和田间管理恰与五常的水稻种植时间交错,当地企业抓住机会,招募临时工在田间进行有机种植、除草等工作,收入每天为110元-120元,大家都愿意来干活。
论坛上,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彦龙以勃利县的北药种植为典型,向参会者介绍了勃利经验。勃利县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发展黄芪、黄芩、防风等道地药材种植品种,使寒地中草药逐渐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中药种植面积5.8万亩,2019年新增2.1万亩。如今,勃利县寒地中药交易平台“北药商城”正式上线,现已入驻全国知名制药企业160多家、合作社400多家,先后与修正药业、华润三九医药、康美药业等国内大型药企签订了刺五加、黄芩、汉麻等种子种苗繁育、订单化种植基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到2025年,勃利县的北药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总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5万人。
坚持种对的药种好的药种好药
“一定要打造黑龙江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建设和品种的选择一定要适合自身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坚持种对的药,种好的药。”曹海禄说。
“龙九味”的品牌建立和产业化发展规划已提出,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机遇就在眼前!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大有可为,服务于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大有可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天然药物化学博士段金廒说。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尤其针对我省中药材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李世润介绍,今年省级财政投入5亿元资金予以支持,构建了“省级统筹、市级推动、县级主抓”的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基地,每个县优选一两个品种重点培育,逐步实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药”;建设可追溯平台和中药材云平台,进一步放大黑龙江绿色、生态、道地、无污染、可追溯的药材第一车间优势。
曹海禄说,中药农业应由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逐步向科技化、机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在源头引进科研技术,育苗优化种源,精细化发展。农业种植科技化、机械化、生态化管理将是未来一个阶段药材种植业发展方向。
记者在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后我省将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质量标准体系。继续支持中药材种植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对中药材的需求,采取委托种植+预付款的方式,打造中药材以销定产的产销模式,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保障种植户利益。
记者:宋晨曦
编辑:杨晔 孙姗姗
举报/反馈

黑龙江日报

64.3万获赞 6.4万粉丝
传播龙江声音|权威|时效|准确
黑龙江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