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市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村民王殿珺一大早就在果园里忙活。 李文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9日电 (李文 胡宇飞)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果园时,王殿珺已经在果园里忙活的满头大汗了。每天晚上,当乡亲们已经进入梦乡时,王殿珺还在伏案学习。
王殿珺是甘肃庆阳市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村民、环县昌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殿珺这样忙碌的作息时间,已经坚持了30多年,全都是为了苹果。
今年64岁的王殿珺种植苹果树已经有四十余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还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时,村里就有一个集体果园,看着品种单一、品相品质都不好的苹果每年春节时每斤可以卖到两角钱,当时的五亩果园给村里带来集体收入近万元。
70年代的这两个数字,深深地刻在了20来岁的王殿珺心底。1982年,刚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王殿珺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家四亩自留地里栽上了苹果树。
上世纪80年代末,王殿珺的第一批果树挂果了,面对果个小,色泽、口味差的苹果,王殿珺心里很不是滋味,却引来了村里很多村民的青睐。
看着一些村民想发展苹果,都来他家“取经”,自己心里却没底,王殿珺一个深夜又一个深夜地学习,整天在果园里实践——修剪、嫁接、换枝、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精心呵护,他家的苹果逐年好转,成为邻近的三乡镇品质最好的果园;他也成为十里八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能手。
自家苹果在村里小有名气,他家的收入也因苹果逐渐好转。如何让全村村民把苹果当产业发展、依靠苹果致富,是王殿珺的梦想。
甘肃庆阳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于苹果久。 李文 摄
1992年,环县实施了“双百里”苹果带项目,王殿珺看准了发展机遇,自己首先新栽植了八亩,带动全村栽植100多亩。
栽植户多了,面积大了,王殿珺自愿当起了义务技术服务员,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每年组织两次果农培训班,他担任主讲,针对果农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自家果园的实践经验,详细和果农分享。
五年后,这些果树陆续开始挂果,2000年后,这些果树相继进入盛果期,乡亲们都尝到了甜头。面对苹果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苹果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2012年,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该村调引了1000多亩果苗,全村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700多亩。
2012年对楼房子村来说都是最为艰难的一年。这一年苹果大丰收,可是由于苹果太多了,果农为了尽快出售自家的苹果,开始打价格战,让收购商赚了利,果农收入较少。
面对问题,王殿珺认为,只有将果农联合起来,才能利益最大化。2013年,王殿珺牵头成立了环县昌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果农的技术培训、田间管理、苹果销路等。
30年来,王殿珺带领全村果农致富奔小康,楼房子村依靠苹果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10户,全村苹果产值超过150万元。(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1亿获赞 594.3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