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6度海岸线上,煤堆场变身金沙滩,滩涂上建成现代化绿色港口,日照港东煤南移和海龙湾工程腾笼换鸟,助力城市打造生态之城、活力之城……
为什么要东煤南移?
——工程的来龙去脉
1978年,为满足北煤南运和对外贸易需求,在鲁南苏北选址建设深水大港被国家提上议事日程。同年3月,山东省组织14个单位、600余人的专家队伍,对日照70公里海岸线进行实地勘察,论证了日照建深水港的优势条件。
1982年2月17日,随着炸礁填海的第一声炮响,日照港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86年5月20日,交通部公布日照港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至此,石臼港正式开港开放!
从东区煤码头到2大港区、66个泊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货物吞吐量迅速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七位。但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清洁的海岸线,产业发展需要更加绿色的港口。港口与城市如何协调、共生,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2015年1月,交通运输部、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日照港石臼港区规划方案调整报告》。这成为实施东煤南移工程的关键节点。
2017年10月17日,东煤南移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总投资35亿元,计划改造3个专业化煤炭装船泊位,建设南区铁路车场、翻车机及堆场等配套设施,实现东区煤一期系统南移,年吞吐量为2500万吨;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实现煤炭运输6000万吨。
2019年10月18日,东煤南移工程一期投产,标志着日照港集团石臼港区煤炭运输功能调整步入实质阶段。
东煤南移工程后,靠近主城区的石臼港区东区煤炭运输功能,将逐步搬迁到远离城区的石臼港区南区;来自山西、兖州等地区的煤炭将直接由南区进港,不再穿越城市居民区。作为日照市十大港口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不仅决定着日照港石臼港区功能布局和项目施工次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煤炭业务、港口岸线和土地资源的全面转型升级,对促进日照港煤炭业务发展、优化煤炭乃集装箱运输布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的煤炭作业系统采用堆场喷淋、干雾降尘、地面排水回收、防风抑尘和高大绿化带等环保技术,实现港口与城市和谐绿色发展,让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市品质更加高大上。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玉生表示,东煤南移工程实施后,将部分港口空间让给城市,使港城矛盾得到改善。搬迁后日照港的煤码头栈桥将作为工业遗存保留下来,记录下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变迁,使人们切身感受到港口与工业、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工程案例。
阳光、碧海、金沙滩,从令人却步的煤堆场到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金腰带”,东煤南移和海龙湾工程的实施,为日照港重新找回海天一色的“清新蓝”,为城市蓝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走出了一条港口转型升级的崭新之路。
两年投产——没有那么一股劲儿,不行
3天时间赶出5万平方米临时堆场;4天完成159台套供电设备进场就位;45天完成皮带机外购件采购、供货;78天创造3条皮带机安装运行新纪录……
2017年10月17日,东煤南移工程开工以来,日照港集团统筹组织、挂图作战、责任到人,想尽千方百计确保各项工作见底到位、落地见效。
光阴迫,从来急,只争朝夕。东煤南移工程两年投产,没有一股子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劲儿,不行!
开工伊始,困难重重。施工现场无水、无电,由于位置偏僻,甚至连手机都没有信号。凛冽的寒风夹杂着漫天黄沙,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由于施工现场由吹填造陆形成,测量员放线时陷入泥潭的事情时有发生。
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施工的困难日渐浮现——
东煤南移工程需要的碎石、强夯料等用量巨大,供货商供货困难。港湾公司石臼港区南区项目部通过屯料、使用开挖料的方法,有效缓解了砂石料紧缺对工期的影响。
翻车机房基槽侧壁挖掘遇到坚硬岩石,成槽机无法凿除。南区项目部集思广益,连续三天召开10余场紧急会议,最终通过成槽机改造破除了侧壁岩石。皮带机所需托辊量大、型号多、工艺复杂。船机公司港机公司合理调配人员、周密制定计划,倒排工期昼夜赶工,仅用一个月完成托辊制作。
电缆敷设点多面广、变电站建设工程量大。股份动力公司上下联动,克服登高作业、封闭空间作业等施工难题,为东煤南移工程提供了坚强动力保障。
翻车机房是东煤南移陆上工程的核心部位,也是控制工期的重心。由于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项目都需要24小时连续施工,港湾公司南区项目部和监理单位24小时钉在现场,半夜三四点到现场进行检测、验收是常态。项目部管理人员放弃休假、全员值守,即使前一天已经值守24小时,第二天仍旧照常工作,很多人每月工作29天以上。
同时间赛跑,与困难决战。2018年5月,一艘满载煤炭的船舶在南区焦炭码头靠泊,因没有堆存场地正处于焦急中。接到“2天提供3万平米临时堆场”的任务后,港湾公司统筹安排、合理筹划,3天时间赶出了5万平米的临时堆场区域,按时、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解决了兄弟单位的燃眉之急,展现了港口良好的对外服务形象。
工程的技术水平如何?——更快、更优、更智慧,是一次技术革命
从1985年10月19日石臼港区东区煤码头接卸第一条船,到2019年10月18日东煤南移工程投产,30多年的追梦步伐,刻印着港口腾飞的轨迹,也标注着港口科技前行的脚步。
新一代港口建设者勇于创新,广泛应用3D建模、码头自动化等信息化新技术,将航道施工与填海造陆相结合,节约沙石料成本2000余万元,将设备搬迁与智能化改造相结合,智能化水平提高到80%左右。
东煤南移工程主要陆域由吹填造陆形成,地质复杂、透水性强。翻车机房距东侧挡浪墙不足70米,水位在0.7—4.2米之间随潮汐周期性变化。
“要保证翻车机房主体施工,需要开挖一个18米深的基槽,这就好比在海里建一座碉堡,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港湾公司南区项目部经理赵坤说。对此,项目部大胆应用地连墙施工工艺,形成厚1米、宽5.3米、深27米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体单元,通过99幅这样的墙体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顺利攻克东煤南移工程的最大难关。
东煤南移工程布置了5条堆料作业线、5条取料作业线和1条堆取料作业线。新购置的堆取料机、取料机,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作业。收到中控指令后,中交自主研发的EZ系统,会结合料场管理数据自动生成作业计划,驱动堆/取料机到达作业地点执行任务,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料堆进行实时扫描,形成3D可视化图像,同步进行智能运算,并转化为PLC控制指令,实现自动行走到位、自动完成堆取料作业。
设备运行智能化后,堆料机、皮带机实现无人,取料机、翻车机司机至少减半,装船机司机由3人减为2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减少操作人员、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会创造设备维保人员、现场清扫人员等新岗位。
智慧港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超级风口”,日照港集团以团结为帆、以奋斗划桨,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主动拥抱“智能+”,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历史进程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贾宗杰 王光津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3912万获赞 151.3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