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俭变得奢靡很容易,从奢靡变得节俭很难。这句话的来源是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书,这样的做法是揭露的是人们大多时候的生活惯性,简单又通俗,更说的是人们心理低层的不良的习性和真正的价值取向,发人深省。
曾经,曾经希腊的历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人人皆知的一句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这句话通俗的话说出来就是:想要在精神层面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给他施加压力而是给他营造心理落差。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可以作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他认为,人类获取内心满足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实现人生的理想与抱负,与此同时,自我生存的梦想被遭到破坏是击垮一个有梦想的人的最佳方式。
极大的心理落差往往会被本人将其无限制地扩大和加深,最终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曾经证明过同一个心理理论:每个人都非常渴望得到关注,如果一个人正在经历身份上的巨大落差的时候,他们时常在潜意识里会极大地放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会时常不自主想象自己生活周围的所有人嘲笑自己,从而更加的增加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因此,大多数的时候这一部分人会选择逃避现在眼前的环境,时常因为空间或者是紧张的人际圈加深的每个个体的挫败感。
心理落差会导致人的控制感觉极度下降
经常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在某一段时间承受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之后,对生活其他方面的控制欲会急速的下降。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被控制的感觉来保全着自己的安全感。很多时候,适度的控制感觉会更有助于增加我们对生活的积极的信心。
当一个人出现较大的心理的落差时,在固有的生活圈就往往会感觉到很大的缺失感。比如:感觉生活毫无意义,突然就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对于明天和未来也不抱期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的心理防御机制论表示:当一个人经历过较大的人生起伏后,个体往往出现应激性的防御机制,通过将失败合理化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被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文章中的“阿Q精神”也正是有一样的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合理的理由把自己的痛苦慢慢的转化成现实要面临的问题提,这从侧面上就说明了,这其实是一种放弃人生的方式,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逃避现实问题,从根本上来看问题是丝毫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的。这就说明,心理上的落差的感觉会逐渐的消磨我们的心性,包括自信心、勇气等等,只当我们不断地对失败的现状自我麻痹的时候,最终真正会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掌握和期待。
沉溺过去的环境导致现在无法正常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中还有一种潜意识的保护措施机智被叫做倒退,其实就是通过回忆过去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现在面临的紧张以及落魄。通常很多的时候,我们对之前的好的记忆的大部分情况是通过联想。但相对于那种经历过相当大的心理落差的人来说,挫败的感觉让他们往往可以更痛快地抒发自己心理上的苦闷的感觉。一直在怀念和回忆中,想想自己过去的成功,但是这种回忆通常是比较片面地,带了相当一部分主观情绪。
而现在很多的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于回忆是常事以第三角度来看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人们回忆过去的时候时常出现很多错觉。人们的记忆中主观性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对于这样带着过于强烈的幻想的过去的时光,就会更加的加重人们在现在生活中的很大的失败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上瘾的。
心理建设也相当的重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旦心理上受过相当大的落差就很不容易在重新认识自己。并且从之前的情况中走出来,因为这个过程是需要很直接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再建立强大的内心,即便是拥有相当强大的内心在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重新建立。
老话说“白手起家容易,东山再起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况正是因为经过相当大的心理落差的人会给人留下失败的感觉,对于人来说逃离恐惧是一种生存本能,假如想要真的想要从心理落差的挫败中走出来,忘记之前是必须做到的。
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环境越是恶劣,我们就更应该迸发出自己的这种本能。所以,以此来说想要真正的要对一个人造成伤害,并不是在意外在的变故,而是这个人内心的真正状态,我们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做到对任何事都淡然处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举报/反馈

赖安情感故事

961获赞 160粉丝
要成长,就要一个人走过人山人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