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部动画片《我的爸爸是一名低头族》,片中讲述了一位爸爸,是如何一点一点错过孩子的成长,非常触动人心。
爸爸回到家中,女儿拿着自己最爱的玩偶,蹦蹦跳跳地跑出来迎接,而爸爸只顾着低头看手机,走过女儿身边时,眼睛依然盯着手机屏幕,只是象征性地摸了下女儿的头。
爸爸坐到桌前,女儿拿着自己得了满分的试卷递给爸爸,满怀期待等着爸爸的表扬,而爸爸头都没抬,依旧盯着手机看,女儿放下卷子,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拿着自己刚画好的画,跑到爸爸面前,双手递给爸爸看,爸爸还是没有任何回应。直到爸爸的手机电量耗尽,他才恍然大悟。低头看手机的爸爸,错过了孩子的100分,错过了孩子画的每一幅画,错过了孩子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孩子已经长大……
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基础,就像吃饭对人生活的重要性。人想要生活,就必须得吃饭,但光吃饭是不够的,如果想要保持健康,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这些因素都很重要。
陪伴输送的是爱和安全感,婴儿从离开母体开始,就已经开始渴求爱。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每天大量的拥抱时间,需要安全感的来源,比如奶嘴、环绕感的环境,他们不会伪装,会以哭闹抗议。
以前总觉得留守儿童是个例,在农村比较普遍,当自己到了为人母的这个年龄,才发现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护士聊天,她说自己和老公工作台忙,双方父母都在老家,孩子从几个月大就一直由老人看管,现在女儿都快六岁了。她说起过年女儿会来跟自己住一段时间,她却盼着孩子走,因为孩子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她管不了她。
陪伴不仅意味着你在,你可能忙于带孩子去兴趣班、辅导班,对话中充斥这你要他学会的东西,却忘了你们可以一起在游戏中欢笑,或者停下来挺一听他想要告诉你的事情。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所有被亲密育儿法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较强,与人的亲密度也高。因为他们在幼年就得到了妥善的对待,而幼年是人类最脆弱的时期之一。
很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他需要的时候你没有陪伴他,等他懂事了,哪怕你想陪伴他,他也不再需要了。
缺少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郑姐的儿子从三岁起,就与父母聚少离多,由于从幼儿时期就缺乏父母陪伴,现在的他表现出了典型的对抗性人格:焦虑、反叛、不合群、冷漠、狂躁、无法遵从集体生活规则,缺乏安全感。
还有一种影响,就是这样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格外小心,害怕得罪别人活着做错事。因为从小他们就知道,如果做错了,没有人可以帮他们收拾残局,同样也没人会教他应该怎么做。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天天给父母打电话,明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一位女生跟我讲了一件事:
大学的时候喜欢一个男生,正好两情相悦,我们就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我陪他打球、陪他写作业、陪他看星星看月龄,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觉得付出了很多,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陪他、想他、喜欢他。可后来我们还是分手了,因为他觉得,我根本不需要他。不需要他想别人的男朋友一样,帮忙打饭、帮忙搬东西、帮忙做一切大部分女孩子都觉得困难的事情,一点也不依赖他。
一开始我想不通,我把这名昂贵的陪伴都给了你,却不奢求要什么,你有什么不满足的。后来我才明白,如果我不那么的畏手畏脚,如果我能理所当然的所求,也许他会更愿意和我在一起。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的陪伴,从小就非常自立,所有事情都能自己扛,对任何人都没有依赖。这种性格一直到现在,改也改不掉,因为我从小就失去女生应该有的小鸟依人。
有一次我去山区做公益,问其中一个孩子,你想要什么礼物?孩子跟我说:“只要不是书包,什么都性,我已经有三个书包了。”留守儿童不要书包,这很颠覆我的想法。
后来,这个孩子告诉我,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回县城上班,这样就能经常回家陪他了。
举报/反馈

欣妈育儿经

969万获赞 23.7万粉丝
专注母婴育儿知识科普,让大家少走弯路。
金牌宠粉官,育儿媒体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