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深度贫困 攻克最后堡垒
——白银市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白银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黄河与大漠在这里聚首,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工业与农业在这里并进,形成了发展大工业大农业的良好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继建成景电、靖会、兴电、刘川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把滔滔东去的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送上了戈壁旱塬,昔日“一片荒滩罕人烟、千里风沙万重山”的戈壁荒滩变成了阡陌纵横、瓜果飘香的米粮川。
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凸显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工作重心向决战脱贫转移,领导力量向决战脱贫集结,工作责任向决战脱贫靠实,优势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汇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持续有力有效推进。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37.06万人减少到8.33万人,累计减贫28.73万人;2019年计划再减贫6.6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7.72%下降至6.52%,下降21.2个百分点;302个贫困村,2017年退出25个,2018年退出119个,已退出47.68%,2019年计划再退出144个,使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95%以上;白银区已于2017年摘帽退出,平川区、景泰县已于2018年摘帽退出。今年,通过开展“3+1”清零和脱贫攻坚大会战行动,力保会宁县、靖远县摘帽退出。
白银市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大力开展“两园两率”产业脱贫行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农业发展路子,以牛、羊、菜、果、薯、药、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种养业不断壮大,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收入比重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连续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自然村通动力电、通硬化路实现全覆盖。全市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各县区均有一所及以上的二级公立医院,各乡镇均建成标准化卫生院,行政村实现卫生室全覆盖。通过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精神面貌变了,不但有了干劲,而且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脱贫的精神动力更强了。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农村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干群关系更融洽了,脱贫攻坚带来了干部作风大转变,干部群众成了共同脱贫致富的一家人。
脱贫攻坚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完善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六大体系,制定脱贫攻坚帮扶责任清单,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条责任线”,形成了党政主体、部门主责、帮扶责任人主抓的工作落实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全面开展。
先后制定了《白银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白银市支持“一县两区”脱贫攻坚规划》《白银市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白银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实施意见》《白银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纵深推进的目标,靠实了责任,瞄准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全市不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确保按照当年收入增量市级10%、三个县20%、两个区15%的比例落实增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政策落实落地,呈现出整合资金量不断加大,整合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资金保障态势。2017年以来,全市实际整合用于脱贫攻坚资金35.13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物质保障。
强化社会动员体系建设,立足实际、汇聚合力,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帮扶格局。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与天津市及和平区、西青区协作沟通。2017年以来,双方互访903人次,召开联席会议37场次,人才交流、劳动力培训输转、教育帮扶、医疗支援和文旅合作等方面达成协作意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140个、医疗帮扶对子7个、联盟校417个,实现了点对点帮扶协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2017年以来,中投公司投入会宁县帮扶资金共16525.4万元,选派5名优秀干部到会宁县挂职。2018年以来,申万宏源旗下子公司申银万国期货公司面向会宁县21个乡镇开展“期货+保险”业务,覆盖玉米种植面积15.46万亩,涉及贫困户21193户,有效保障贫困户玉米种植收益。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攻坚,本地301家民营企业与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和技能扶贫等方式,落实帮扶资金22962.83万元,精准帮扶贫困人口16.48万人。
制定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对县区党委和政府、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中央和省上决策部署开展督查巡查。扶贫部门加强与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及社会媒体监督力量的全方位合作,综合运用各方面监督结果。设立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和咨询政策渠道,以接受全社会监督和方便服务群众。
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紧紧围绕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确保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严格按照“12345”识别程序,持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加快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不断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做到“应扶尽扶、应纳尽纳、应清尽清”,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按照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的要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或者年轻后备干部驻村扶贫,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到扶贫部门工作,确保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深入开展“两园两率”行动,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瓜菜、果品、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和文冠果等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目前,全市建成脱贫产业园328个、特色产业园403个,镶嵌在“两园”上的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156个、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1609个,带动贫困户8.62万户;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017年以来,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79034人,输转劳动力84.41万人,创劳务收入140.96亿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妥善解决居住、看病、上学等困难,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和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979户58866人(建档立卡户12124户51875人);加强教育脱贫,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布局,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和各类资助政策,全市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推进健康扶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组织实施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确保贫困群众能看得起病。
今后,白银市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8月份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安排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为民富民的初心使命,以更加严、细、实的工作举措和工作作风,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举报/反馈

中国甘肃网

87.3万获赞 13.4万粉丝
感谢关注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