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报刊业已伴随祖国走过70年风雨。70年来,报刊业从公营网络的形成到走上法制化管理道路,再到报业集团的形成,直至转型与融合发展,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传媒频道特推出新中国新闻事业70年之报刊篇。
一、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后):探索中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到1960 年的十年间,我国报纸增加了10 家,总数为392家。到1965 年,全国报纸数为413家。
1.公营报刊网络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公营新闻传播事业开始形成。在报刊领域,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中心、党报党刊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
人民日报创刊号(资料图)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逐步发展起来,截至1950年,全国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基本上都建立了党委机关报(其中各大行政区党委机关报于1954年随大行政区一起撤销)。
·新中国初期的公营报刊,还包括工会、青年团、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人民军队、少数民族和人民政府职能部门主办的报纸。
2.新闻总署的成立
1949年10月19日,新闻总署成立,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
·颁布多项管理规定,对全国的报刊进行规范化管理。
如1950年到1952年间颁布了《全国报刊杂志登记暂行办法(草案)》、《关于邮电局发行报纸暂行办法》、《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期刊等级暂行办法》、《管理书刊业、出版业、发行业暂行条例》等。
·根据相关法规精神,明确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
如1950年,新闻总署对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了具体规定,划定了公、私营报纸面向不同读者以及报道内容的不同侧重面。例如,《人民日报》读者主要为干部和先进群众,内容为报道国内国际主要时事、思想、政策情况等。
3.对报刊业务的探索与改进
·加强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0年3月29日至4月16日,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胡乔木指出,改进报纸工作,主要有“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个方面。
·学习苏联的报刊经验
学习苏联的新闻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新闻工作者的另一个有关新闻工作的改进要求,1954年初,以邓拓为团长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访问苏联,《真理报》、《莫斯科晚报》等俄文报纸版面被译成中文。
·《人民日报》带头改版,全国报纸纷纷改革
1956年,中国报业大幅改革,《人民日报》在全国报界起了带头和榜样作用。这年元旦,《人民日报》由竖排改为横排,由繁体字改用简体字。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8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报告,要求全国报纸进行同样的改进。由此,全国报纸纷纷改革,形成一股热潮。
·报业调整结构、充实内容
我国从1960年起,连续三年处于严重困难之中,在此期间,全国报纸压缩了数量,调整了结构(日报收缩、晚报加强),充实了内容(增强知识性、增加文化生活报道)。1964年10月17日,全国报纸对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自力更生精神。
二、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来):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报刊,与中国经济保持同速增长。据统计,自1980年1月1日到1985年3月1日,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份新的报纸问世;报纸的发行量也急剧增加,发行量超过百万的报纸比比皆是;此外,报纸广告经营额也有大幅提升,1999年的广告经营额就已达120亿元。
1.报刊面向大众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报纸转变为刊登时事为主的、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机构。真实、及时、客观、讲求新闻价值成为报刊的发展方向。
2.报刊种类多样化
·“晚报”、“都市报”风起云涌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了“晚报热”,全国各地晚报风起云涌。在晚报越办越多的情况下,新闻出版署把一些省城申办的报纸批准为“都市报”,第一张都市报是《华西都市报》。都市报定位准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适应了市民的信息需求,形成了崛起之势。
·经济报刊大量出现
1978年后,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新闻报道,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济报刊的涌现。1979年10月,以报道经济为主的《市场报》创刊;1981年7月《经济参考》创刊;1983年1月,原《中国财贸报》改名《经济日报》,成为以宣传我国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经济战线广大干部和职工为主要对象的全国性报纸。
3.报刊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
1990年12月,新闻出版署公布《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报纸管理开始走上法制化道路;十四大前后,新闻单位开始实行“双渠道、集中、分级”的管理体制,报纸开始接受党委部门和新闻行政部门的双重领导。
4.报业集团化出现
1996年5月29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为中国首家报业集团。1998年,新闻出版署批准五家报业集团,分别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目前,全国已有40 家大型报业集团,这些集团全年的经营收入大都超过亿元,有的已达到20 多亿元,有的仅靠广告全年就能够获得十几亿元,甚至20 亿元的收入。报业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收益最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实践证明集团化改革是媒体产业化道路成功的方向与模式,不少传媒集团,通过跨媒体重组,整合集团内资源,使得媒体组合覆盖面增大,经营效益直线上升,媒体品牌力提升。
5.报刊“上网”
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页面截屏(资料图)
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正式通过互联网发行《神州学人周刊》电子版,这是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报》捷足先登,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是第一家开设网站的中央媒体。同年11月7日,新华社与中国电信合作建立新华社网站。2000年,北京市9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的千龙新闻网联盟正式成立。同年,上海市14家新闻单位发起主办的东方网开通。
三、进入21世纪的报刊(2000年后):转型、融合再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报刊虽保持了几年的繁荣态势,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报很快便进入衰落期。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报刊开始尝试业务转型与融合,进而有了新的发展。
1.传统报业出现衰落
·报纸发行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中国报协对全国65家用纸量大的报社2011年、2012年用纸量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比2011年用纸量下降了7%。报刊亭报纸销售量也呈下降趋势。据世纪华文对全国60个城市几千家报刊亭的持续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报刊亭报纸销售量同比下降11.51%,环比下降8.87%。2015年的报纸订阅率下降幅度也达到50%,读者流失情况严重。
《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2018年报刊出版总印数、总印张继续降低。2017年全国报纸总印数362.5亿份,降低7.1%;总印张1076.2亿印张,降低15.1%。 2018年全国报纸总印数337.3亿份,降低7.0%;总印张927.9亿印张,降低13.8%。
·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
受新千年和加入WTO等有利因素影响,我国报纸广告收入曾一度攀升。自2005年的“报业冬天”后,受经济大环境以及新媒体兴起的影响,中国报业又再次在2012年后遭遇困境,广告收入大幅下降。
2012年,报纸广告下降7.5%,成为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媒体。2013年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8.1%;2014年报纸广告刊登额下降18.3%;2015年广告下降35.4%;2016年广告下降38.7%;2016年的中国报纸广告市场规模还不到6年前2011年的三成。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7年与2012年同期相比,报纸广告降幅达77%。2018年报纸广告的下降趋势没有得到任何改观。1-11月报纸广告刊登额降幅高达30.7%,广告资源量降幅达到34.8%。如果与报纸广告最高峰的2011年同期相比,2018年的报纸广告规模已不足当年的七分之一。
2.转型与融合发展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2014年以来,媒体融合也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主旋律。
·从印刷发行到数字分发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采用“网络优先”“移动优先”战略,全面布局新媒体产品体系。有的报纸甚至直接放弃纸质版,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阵地,在新闻生产这一核心领域进行全媒体转型的探索。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全国284份中央、省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主要报纸融合转型进一步加快,自建网站或依托报业集团网站进行传播的报纸占比96.8%,报纸微博开通率为93.3%,微信开通率为98.2%,新闻聚合平台入驻率为95.4%,自建客户端比率为90.8%(含自建报纸客户端和报业集团/报社客户端)。
·从点面结合到统分结合
报业出现了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全媒体统筹运作、全链条统分结合作业形式,全面变革传统的点面结合的采编作业模式,新闻生产方式焕然一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资料图)
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例,它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是人民日报社“策、采、编、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也是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
·从满足读者到服务用户
报刊在转型过程中,全面加快大数据在报刊业务中的应用,深耕垂直细分服务,由读者本位向用户本位转变。
利用新媒体转型过程中,不少报刊把“读者需求”放在首位,体现出服务受众的导向。以泰州报业集团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微泰州”为例,它刊发的有关暴雪的三条信息,没有简单地原文照搬气象部门和交警部门的信息,而是以读者关心关注的视角,对信息从标题到内容都进行了二次加工。今晚8点以后,千万别出门;泰州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东环高架刚刚封闭……这些都分别被写入微信的标题,这三条信息的阅读量都达到10万+。
·从平面呈现到融媒体传播
为适应移动传播、社交传播、视频传播趋势,报刊的新媒体融合也趋向以图像、视频为主。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直播将视频、图片、文字编码的形式进行融合,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新闻现场的实时状态。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启了“体验式”新闻消费前景。
从2017年起,人民日报社融媒体产品实现井喷,平均每月产生1至2个浏览量过亿的“网红”产品。新华社推出《心中的牵挂》《答卷》《誓言》《那年,我们21》等50多个浏览量过亿的重磅融媒体产品。
·从二次售卖到资本运作
报刊的转型积极拓宽技术合作,有序实施资本运作,提高变现增值能力,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报刊企业的资本化运作出现了股份制改造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情况。自2006年10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首先实现借壳上市,至今已经有多家报刊传媒公司上市融资,一些出版企业、报纸网站实现了采编核心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整体上市。
结语: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年间,报业经历了发展到衰落,再到转型、融合发展,几经波折。正如唐绪军教授在《中国报业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中写道:报业的兴衰也是一个大时代的转型期的一个部分,还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下结论为时尚早;而报业的转型则需要我们在更宏大的思维视野中,进行更任重道远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
2.李 军《报刊融合发展实践的启示》
3.张建星《中国报业40年》
4.肖叶飞《新闻出版企业的资本运营:理论与实践》
5.冯宏新《新媒体必须确立用户思维 访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杨勇》
6.唐胜宏等《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7.郑保卫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报业变革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
8.唐绪军等 《中国报业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路》
9.胡线勤 《中国报业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10. 陈国权 《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完整版) 》
11、《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版)》
更多精彩策划:
传媒视线:三大关键词看新中国广播事业70年
从“第一次”到融合创新: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大事记
新中国新闻报道史上的十大难忘记忆
图解:细数“长江韬奋奖”历史上的十位获奖“第一人”
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人民日报老物件儿背后的故事
举报/反馈

人民网

3947万获赞 565.5万粉丝
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人民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