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金秋河套,丰收在望。大自然的馈赠这片土地的粮油、乳肉绒、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让平畴沃野五彩缤纷“流金淌银”。
在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红椒挂满枝头,田野一片红彤彤。村民朱玉梅今年在园区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红椒,她乐呵呵地说:“今年的红椒丰产又丰收,一亩能产4000斤,一斤能卖到1块3,刨去人工等开支,一亩地纯收入1000多,总收入20来万元没问题。”
永胜村万亩红椒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域10032亩,辐射带动面积23400亩。“我们村共有537户,其中430多户就参与了园区或者项目区外的种植,全部为订单生产,就这一项人均就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永胜村党支部书记齐海军介绍,全村通过发展高效农业让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全市发展的第一战略,科学谋划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创建并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推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进入9月,杭锦后旗沙海镇前进村梨园内硕果盈枝,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派丰收的景象。目前该村种植苹果梨、早酥梨、小杂果6000余亩,其中进入盛果期的约有3000余亩,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村里成立了信誉梨园合作社,全部订单收购,带领我们增收致富。”正在采摘早酥梨的前进村九组农户刘润生笑着说:“我家8亩早酥梨摘了2万斤,纯收入达到2万元。10亩苹果梨国庆节后就上市。”
巴彦淖尔市立足农牧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积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达290家。与此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种养大户、流通大户、经纪人,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林业、渔业以及社会化服务、流通等专业合作社5600多家,促进粮油、蔬菜、瓜果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这两天,内蒙古圣牧高科公司有机牧草种植基地内机声隆隆,数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抢收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空气中飘散着清香。
技术负责人许涛说:“现在正是青贮的关键时期,要赶在霜冻之前完成收割,我们现在全员加班,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点左右。”
圣牧高科公司在乌兰布和沙漠共建有23座有机牧场,有机奶牛存栏10万余头,日产有机奶1300余吨。按照“三亩地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牛粪还三亩田”模式,公司建成牧草基地约30万亩,形成了以牧治沙、以沙种草、以草养牛、牛粪还田的有机生态循环链条。
目前,巴彦淖尔市已有20万户农牧民融入产业化经营链条,2018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21元,其中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达到近万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举报/反馈

内蒙古日报

15万获赞 5.6万粉丝
了解内蒙古,看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日报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