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全州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说起玛沁县,在我们的印象里就是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原小城。
在这片草原上,学校是承载希望的家园。近年来,玛沁县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教育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计划、经费、教材、设备等各方面一直给予特殊政策,如今,很多学校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美观舒适的塑胶跑道,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别具一格的建筑,让学校成为了草原上最美的地方。
但是,在学校以外的课余时间,孩子们在干什么呢?世世代代游牧的牧民是不是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在放牧?疑问牵引着我们向草原深处探寻。
草原深处,
发现“牧家·育苗加油站”
8月,盛夏的果洛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到玛沁县雪山乡阳柯河村草山深处,牧民华青多杰正在操着自己的“老本行”熟练地放着牧,他现在是当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里职业的放牧人。华青多杰说:“现在放牧都是具有学问的,要学习科学放牧,这样才能收入高、效率高。”
与华青多杰交谈得知,像这样去“夏窝子”放牧,出去就是三四天,如果牧场离家近也会带上闲暇的孩子一起放牧,如果草山很远就需要把孩子放在家里了。在牧区,孩子们也没处可去,就只能任由其“随便”成长。但是今年不一样了,村里刚成立了个“牧家·育苗加油站”,还有政府请来的老师,给孩子教授知识,阳柯河村很多的学生娃在课余时间都去了这个“牧家·育苗加油站”。
来到阳柯河村,村支部书记国庆介绍,孩子们都愿意来的“加油站”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开办的。由于牧区教育基础薄弱,当地孩子们寒暑假期间无法参加各类暑期活动,玛沁县正好充分利用农(牧)家书屋环境好、藏书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牧家·育苗加油站”,为孩子们提供了课外兴趣学习活动小组,让孩子有个充满意义的课外时间。
玛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下辖6乡2镇35个行政村、96个牧业合作社。“经过前期的调研、准备,今年,玛沁县35个村已经全部挂牌‘牧家·育苗加油站’,举办活动累计达49次,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并且给300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玛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娜说。
追求创新,
“雏鹰”学习有特色
听了安娜的讲解,好奇又充斥脑海,孩子们又是怎么样开展学习活动的呢?光说不练假把式,带着好奇,我们来到了雪山乡另一个村,阴柯河村。
阴柯河村村委会主任多杰才让是个“实在人”,自打村里“牧家·育苗加油站”挂牌,就叫妻子为孩子免费做饭,给他们提供午餐。13岁楚玛忠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这个“育苗”活动了,楚玛忠介绍说,自己家距离村委有30公里,每天早上8点出发,由家长开车送过来,在育苗加油站不仅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还有辅导老师辅导作业,因此十分喜欢这里。
“我能参加这个班很开心,因为有些都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大家一起读课外书、听老师辅导、画画、看电影、做作业,特别好。”雪山乡寄校刚更拉毛这样说。多杰才让说,为了让孩子课余生活有意义,让家长们安心,减轻家庭负担,县上利用农(牧)家书屋环境好、藏书丰富的优势,并专门购买儿童类读物藏汉双语版,包括漫画、童话、经典名著等孩子们喜欢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他们担任辅导老师,为孩子们解疑释惑。为了能吸引孩子们来书屋学习,还配备了电脑、书本、书包、画笔、魔方、零食、体育用品等,每周放映幕布电影,丰富孩子们的课余学习生活。
雪山乡阴柯河村的尕桑昂毛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擅长美术,做为两期学习班的辅导老师,她非常自豪地说,“我是雪山脚下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很珍惜今天的生活,但我更珍惜村里的小伙伴们,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早日考上大学。虽然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但我们一刻也没有消减对学习的热爱,每天看着他们来到书屋学习,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我内心特别骄傲,我想每个假期都回来给孩子们当辅导员,给他们传授知识,讲讲外面的世界。”
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吸引,安娜说:“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牧家·育苗加油站’成为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另一种教育载体,相信在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的同时,玛沁县的教育水平也会不断提升,这正是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实践。”
注重实践,
民生教育大步走
在距玛沁县政府380公里的下大武乡,这里只有一个“牧家·育苗加油站”,却吸引了全乡年扎、清水、尼青3个村委会的40名中小学生。
下大武乡由于海拔高,日光照射足,且有丰富的贝母、当归、党参、雪莲等名贵药材,所以了解光伏发电的原理、识别药材、保护生态等实践课就是当地辅导老师给孩子们的一项重要课程。
来到下大武光伏电站,辅导老师先用藏汉双语为孩子们介绍我们的生态环境,讲解光伏是什么,再把两者联系到一起,讲解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个系统地讲解下来,孩子们每天都学到了新的知识。“能直观地看到太阳能光伏板,了解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很有意思,真的太好了。”年扎村上四年级的玛青加说。
学习识别药材,学习生态环保,不同“实践学习”的体验,勇气、智慧、互助,贯穿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孩子们收获满满。下大武乡党委书记三智布说,看到孩子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他很感动,也很欣慰。
三智布说,“现在看来,牧家书屋及牧家·育苗加油站是构建和谐新牧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牧民群众最为贴近的文化阵地,是牧民群众生活的精神家园和审美家园,也是牧民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渠道,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我们武装头脑的‘思想库’、更新知识的‘智慧库’、发展经济的‘致富库’和联系沟通的‘和谐库’。”
如今,在我省,像玛沁县“牧家·育苗加油站”这样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变化越来越多,各地多举措打造教育品牌、教育精品,多样化,有特色的课上课下教学让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在未来,相信在一项项支持我省民族地区教育的倾斜政策下,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资源重点工程项目推动下,“牧家·育苗加油站”等品牌必将带着深情厚谊,在约占全省总面积98%的辽阔藏区扎根开花。
作者: 张浩 来源:青海日报
举报/反馈

青海日报

24.7万获赞 8万粉丝
权威、分享、记录时代,青海日报官方百家号
青海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