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个人眼中,成都就有一千种面目……
一首《成都》,让这座城市迅速成为文艺青年们的朝圣地,也让无数人重新拨动心底落满灰的那根琴弦。
有人说,一座城市让人留恋,必定是有着很多故事,去过成都的人都忍不住感叹:成都有1000种方式让你爱上它: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休闲舒适的茶馆,数不清的川味小吃,永远排队的火锅串串……
它有千百种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也有千百种体验,让人依依不舍,更有千百种美食,让人念念不忘,如果要给这座城市加一个形容词,那一定是“慢”,慵懒的清晨被阳光叫醒,地道的小餐馆里吃一碗面,去茶馆喝喝茶打打麻将,这就是成都人的幸福时光……
如今的成都正在快速发展,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总有那么些小角落,隐藏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成都最市井的玩法,漫步其中,时间凝固在这里,生活本不分高低贵贱,市井间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壹丨成都鸳鸯楼】
在成都红瓦寺街18号,有这样一个网红打卡点,很多人把它称为鸳鸯楼,穿过院门,先前还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瞬间像是回到了上个世纪。
说起这鸳鸯楼,词典里是这么解释的:一种专供新婚户短期使用、临时过渡的公房。
而成都的这鸳鸯楼,名字来源有很多说法,一种是来源于外形,两楼之间设有两个交叉的“之”字楼梯称之为鸳鸯楼;而另一种说法,讲这里是以前住的大多数单身男女,久而久之都脱单了,所以便把它称为鸳鸯楼。
这个两栋七层楼的老房子,两边都盘旋着反复的楼梯,每座楼梯分为左右两个方向通向两边的住户,楼内纵横交错的楼梯和一眼见底的沧桑,让这里充斥着旧时的遗孀……
这里原是川大教职工老宿舍,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今成为了出租房小天地,租房价格低廉,有的住了很长时间,有的只不过是过渡而已,门外破败不堪,许多屋子积累许多灰,看似没人住的样子,可是一打听,这里的屋子基本都是有人住的,在拍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这些人生活的不易。
老旧的外墙,红色的平推木框玻璃窗,窄小的楼梯过道,外挂的铁丝晾衣架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摆放在楼道的生活杂物,以及几盆放置在楼梯台阶的小绿植……让这栋“鸳鸯楼”极具年代感。
厨房统一在大门外,房与房之间只隔了一堵墙,每天回家都得穿过“别人家的大门”,在外面瞅进门内,更是难以想象这样的地方,怎么才能住下去,与旁边的楼房相比,一路之差,一边是天堂,一边如地狱。
也正是如此,这个现代都市中的“旧时空”,吸引了不少“怀旧”的人们,小小的楼里,每一层都能找到摄影师的影子,当然也有拍照的照相馆,时间里生长出的老楼自然很适合拍情节片和复古照。
有人说,这里像极了王家卫镜头下的老香港,也像周星驰电影里包租婆的那房子,这里凄冷,破败,你能想到的很多不太美好的词汇都能用在这,可正是这破败的小隔间,让一批人留存在了这个城市。
那鸳鸯楼里纠缠的电线和住户晾晒的衣物,斑驳的扶手和窗棱搭配楼间的楼梯,看似凌乱,却有着浓浓老成都的市井美感。
相信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处特殊的存在,或是雾霭升腾、炊烟袅袅的田园村落;或是闹市向右转角后一条狭窄的老街;或是凌晨抬头仰望,仍有微光闪烁的高级公寓,它们虽姿态各异,却都是家的样子,是我们可以安然憩息的原乡。
这里是一个新天地,这里是一个老成都,这里是一个小香港,这里更是一个小围墙……
【贰丨成都老茶馆】
老成都人眼中,老茶馆总是有着难以忘怀的回忆,据说成都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茶馆,成都人对茶的喜爱早已根深到了骨子里,那一碗碗有温度的茶,和一个个有故事的人,都聚集在那一个个茶馆里……
在人民公园,有一个百年茶馆——鹤鸣茶社,几经沧桑,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茶文化风貌,记载着茶社的变迁和历史,整个茶社最多可容纳3000多人喝茶,在高档茶楼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
中式建筑、湖畔、长廊、矮桌子、竹靠椅、盖碗茶、老虎灶、长嘴壶、掏耳朵……构成了鹤鸣茶社独特的风景。
说成都是一个泡在盖碗茶中的城市一点也不为过,如今,在地图上搜索“茶馆”,数量远超其他城市,真正的老成都人,喜欢在露天的公园里喝茶,有点晃晃儿太阳的下午,喝喝茶聊聊天打个瞌睡,太安逸了。
一个青瓷盖碗,一个暖水瓶,一竹椅,一方桌,再加一小撮茶叶,不多也不少,在鸟语花香的树荫下喝茶,再买上点瓜子花生,实在惬意。
成都人认为人生有三大快活:洗澡、捏脚、掏耳朵,茶馆内穿停不息的净耳郎,轻轻一捻手中的铁钳,发出“叮”一声清脆的响声,闭上眼睛,一边喝茶一边享受……
没有大笔的消费,也没有奢华的贵族,很平民的模式就能享受的体验,茶馆里总有一种神奇的氛围,想当年“花间一壶酒”喝的是独酌无相亲的寂寞,如今在茶馆里喝的只有惬意。
若还想通往老成都的时光隧道,一定要去彭镇的观音阁老茶馆喝杯茶,老茶馆坐落于杨柳河畔、人民桥旁,两条巷弄的尽头交汇处,原址为观音庙,00多年前在成都一个叫彭镇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整个镇子因为那场火几乎都化成了灰烬,但却有一个地方在那场火中幸免于难好好的保存了下来,当地流传说,这里是观音菩萨踩着的地方,后来镇上的百姓就把这里取名为观音庙,并供奉起了观音菩萨,再后来没几年民国初期不知道为何观音庙被用作了茶铺……
茶馆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营业了,当地老人喝茶1元,游客喝茶10元,摄影10元,喝茶+摄影也就10元,这价格真的是太良心了。
跨进茶馆的木门槛,脚下是一条“千脚泥”铺就的通道,茶客多了,行走的痕迹久而久之形成了凹凸的纹理,犹如旧时光蔓延的根茎。
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海报口号……置身其中,让人仿佛穿越到好几十年前,这些老旧的木门、木柱和木板顽强地挡住了市井的喧嚣,为老茶馆珍藏着属于旧时光的静谧。
屋子正中间是一方斑驳的老虎灶,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溜盖碗儿,几把铜水壶冒着蒸汽,这就是老茶馆最具代表性的三件头,四周的竹木桌椅已几经风霜,仍然等候着每一位茶客的到来。
这里成为了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地方,茶馆里的老人面对镜头早已习以为常,茶馆一直以来基本没有什么盈利,对于老茶客来说,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个环境下那些熟悉的人们,我所看到的他们是乐观的,是可爱的,没事和老茶客们侃侃大山,摆摆龙门阵,人生所追求不应该就是这样吗?
斑驳的墙壁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每个老人都在茶香和叶子烟的烟雾缭绕中享受属于自己的慢生活,一碗茶可以喝一天,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吆喝,没有城市的喧嚣,更没有浮躁的人心。
茶馆历来就是一个小江湖,摆龙门阵的、剃头的、掏耳朵的……在这里他们就是超模,是摄影师们镜头追逐的焦点。
揭开茶盖儿,浮现的都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谈生意、约牌友、会恋人、看球赛、冲壳子……成都人一生中许多大事小事都在茶馆里完成,氤氲的茶香也凝聚了成都人的豁达开朗和潇洒自如。
茶馆外面的理发大爷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大概只有一米四左右,这个理发店他经营了十几年了,店很简单,只有两张椅子两面镜子以及挂在墙上的工具包,认真的手法,在这个没有屋子,没有任何御寒防暑设施下,看到了一个矮个子的巨人靠着自己的肩膀扛起一座大山……
这座城市中,总有那么几家依旧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茶馆,这是当地人的情结所在,喝一杯盖碗茶,聊聊天掏掏耳朵,这是成都人最不起眼却幸福的小日子,余生很长,何事慌张。
【叁丨成都东郊记忆】
每一处城市的印记,都值得被珍藏记录,成都以东,充满工业风的东郊记忆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拍照圣地,复古怀旧、潮流时尚、文艺科技在这里相互交融,东郊记忆原是红光电子管厂,文创园区的改造大大保留了原来“工业化”的场景: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红砖厂房、火车头和铁轨、生产器械和零件等等,有过在供销社和厂房工作过的人看到这些场景一定会非常的触动,每一处角落都会勾起你的记忆与共鸣。
缓缓地游走于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为辉煌的工业时代的工厂,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东郊记忆另一部分的“时尚”来自于在古老的厂房中,融入了许多当代的元素,如小酒馆、音乐剧场、文创店、咖啡馆、动漫活动等等,古老的园区里散发着文艺气息,所以这里也成了许多文艺小青年的时尚打卡地,拍照、小憩、艺术交流……无所不能,这里营造的闲适、安然的氛围让你不用穿街过巷就可以体验成都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在涂鸦墙前来一组街头酷炫风的照片,在中央大街拍一组怀旧胶片风的照片,每一段旅途都值得被记录,哪怕岁月无情让你忘了自己的模样。
适合文青拍照的还有火车头广场,这里有四川第一批蒸汽式火车头和两节绿皮车厢,慢慢靠近油漆的绿皮,伸手感受它身上的细碎纹路,仿佛那段古老幽远的岁月已通过这厚重的绿皮传达过来,那些曾经为艰难却有充满着喜悦的明媚的时光。
林立的红砖厂房和具有工业符号感的建筑物保留着五十年代原苏联援建的风貌,随处可见的毛泽东语录和各种标语口号是六十年代经济狂热和政治狂热的遗留产物,数十米高的烟囱让人无法想象当年有着怎样震耳欲聋的轰鸣……
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处角落都承载了太多的人生百态,时代更替,它们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纪伯伦曾说:“用记忆拥抱过去,用希望拥抱未来”,在有情有味的成都,总有人会将美好的过往保留、记录下来,让你回味、让你沉醉。
【肆丨成都龙王庙正街】
穿梭在龙王庙正街的小巷子里,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成都老城区里最朴实、最实在的生活之所,周边的楼宇越来越高,唯独这里几十年不变,保留着老成都旧时的模样,一条老街,浓缩了老成都人的市井生活。
来这里买菜的大多是家庭主妇和家里的老人,他们能把5块钱的菜砍到3块,1块钱的葱砍到5毛,吆喝叫卖的菜贩,正在宰杀的鱼档,熙熙攘攘的人群,从钢筋水泥的世界回归到了市井的烟火气息中,总感觉生活又真实了一些……
菜市场的烟火气息,吵嚷嚷的市井气息,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
除了卖菜之外,在这里还能发掘到很多成都人的街边小吃,保存着小时候的味道。
【伍丨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
穿过巷子,闻着麻辣鲜香,来到了有拈头·成都市井火锅的龙王庙店,只有深入市井街巷,走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才能寻得真正的美味。
成都但凡是好吃的火锅店天天生意爆满,去的晚就只能排长队等候,但有拈头很人性地在排队区设置了转盘游戏、茶水,让等候的时间也变得不那么无聊了。
低调的门面,没有大气铺排的场面,没有奢华豪气的装修,没有花样别致的摆盘,复古的怀旧风还原了80-90年代吃火锅的氛围,也还原了成都老街的市井味。
最大的特色是搪瓷小碟盛的菜都放在簸箕里,怀旧风十足,堆满整个桌子,随便点,随便吃,人均也不过是60元左右。
性价比简直超乎我想象,可以花很少的钱吃更多种类的菜品,荤素搭配恰当,人越多越划算,琳琅满目,平价的市井火锅也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满足感。
这里的锅底都是用老鹰茶做汤底,成都人都知道老鹰茶是清热解火的,用来做汤底即使吃再多辣也不会上火,丰富的底料,煮起来的香味只有去闻了才知道,涮食后肠胃也不觉油腻,口中还有淡淡回甘,老鹰茶不仅可以作为汤底,还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茶水。
【终】
噼里啪啦的麻将声,悠闲舒适的盖碗茶,串门嬉戏的笑语声,还有围炉捞欢的火锅飨……这些人来人往的生活气息,组成了成都印象,构造了成都市井,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味道,成都的味道就叫“市井”。
举报/反馈

沈小娴

2.3万获赞 983粉丝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一页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