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为什么依然是我们?这个问题,似乎无人能够作答。但是,我们和其它国家的人相比,所存在的特殊之处,却是人人都知道的。那就是独属于自己的,可以流传上千年的汉字。
汉字刻在金器上,如锥子般刻骨铭心;汉字刻在骨头上,如歌曲般唱响殷商;汉字刻在石头上,如经文般传诵后世;汉字刻在竹简上,如泉水般力透纸背。
《论语》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前期的书,关于它,人们总会觉得这是一部普通的儒家经典,似乎并不曾细心观察它的内容有何特殊之处。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它其实只是《古论》和《鲁论》的整理版而已,而剩下的《齐论》在1800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资料图
他叫刘贺,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恶名的废帝,在皇位之上,他只停留了不到三十天。没人在乎过他究竟是否是好人?霍光不在意,刘询不在意,我们似乎也不在意,因为他和春秋战国的历史似乎并不沾边。
他叫孔丘,一个地地道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当然他的名字也是很多的。喜欢他的尊称他为孔圣人,嘲笑他的人会叫他孔老二。人们印象中的他,似乎很少成功,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永远无法相信他会特别粗俗的生气。
他们相隔着好多时光,似乎永远不会认识对方,直到他的坟墓里出现了他和弟子们的心血,那部叫《论语》的书。他宵衣旰食,书写着自己的梦想之书,这梦里是人人等级分明,臣子一定会尊敬君上。他纸醉金迷,把玩着自己的记印,他也做梦,不过尽是些噩梦,他翻看着他的大作,却苦笑不已,这世上,哪有臣子权力大了会尊敬皇帝呢?
资料图
它叫《齐论》,是《论语》系列的第三个版本,它出于他的手笔,却最终埋葬于他的墓葬中。他的死,给后人留下了层层谜团,似乎他的死离不开权臣之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的还是心理安慰,让一本来自春秋战国的书来为陪葬。他一生贵气,却活得只像个囚徒。他只想告诉他,他所追求的主明臣直的世界,再也回不来了。
竹子本为熊猫的食物,却被人选择成为了竹简,虽然看起来不自由却依然遵循着君主的意志,将第三个版本的《齐论》,由战国至西汉,历经长眠土下之苦,最终重见天日,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虽然只多了《知道》和《问王》两篇,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是无穷的。
在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不太起眼的遗址,名叫房圹子遗址,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陶器残片,终于发现了这里悠久的历史,通过文物和文字,人们似乎很快就明白了这里能够自战国延续至今的原因。正如,人们在看到《齐论》竹简时的心情一样,可以轻松地发现自己会认的字。
资料图
《齐论》竹简最后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那就是正因为我们的文字越来越方便认识和书写,才使得我们的文明没有像其它文明古国一样被连根拔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也许相隔不太时空,不同地带,但是我们的身上总有特殊的东西,可以互相认识,那就是对汉字的继承。本文由海叔说春秋圈子作者Jennifer编写,喜欢的朋友多多分享哦!
举报/反馈

海叔说春秋

43.3万获赞 67.2万粉丝
海叔说春秋,独立历史研究者,豆瓣官方认证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