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讲“空”、讲“无”、讲“虚幻”,如《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实并不只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算是“无为法”也一样,都是“本心所生的幻象。
佛像
既然是幻象,那就是“虚幻”、是“无”、是“空”,也就是说,“空”是佛教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一个修行之人,悟得了“空”的话,就可以觉悟成佛了,我们也知道大乖经典浩如瀚海,何止万卷,就算是花一辈子的时间,也未必读得完,就算是有幸读完,也未必能真正的理解这个“空”字,更别说“证悟”了。
那么,万卷佛经,为何讲不完一个“空”字呢?其实有4个理由,真知道的人并不多。
一、万卷经书,并不是指万卷佛经,而是万卷佛教经典。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浩如瀚海,通常指的佛教的各种经典,而不是佛经。
因为能被称为佛经的经典并不多,在佛教之中,只有佛亲讲佛法的经书才能被冠之以佛经二字,如《金刚经》《圆觉经》《心经》等为数不多的经典可以称为佛经。在中国佛教里,也只有《坛经》勉强可以列入佛经的范围。
其它的经典,大多是佛的弟子或后世祖师的的作品,这其中还有很多属于注释类的内容。
二、万卷经书,所探讨的并不全是“空”这概念。佛经的内容重点是记录佛生前的言行和佛住世时所讲解的修行法门,并不全是探讨“空”这一概念。
佛教经典之所以多,是因为世间有数不尽的众生,而众生的根器也各不相同,所适用的法门也各不相同,而佛为了方便众生的修行,以至于传法几十年,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佛的弟子将其汇集成经,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佛教,再加上弟子们的著作和注解,才给人浩如瀚海的感觉。
因此,如此多的经典,并不是为了注“空”、解“空”而存在。
三、“空”这一概念,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并非是文学能够诠释。也就是说,“空”这一概念所表达的内涵早已超出了文字的范围,或者说,再多的文字,再多的经典也不足以完全表达“空”所特有的全部内容。
因为文字的本身就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空”的属性所赋予的却是无限的内涵,因此,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无限的内容,是不可能表达完整的,因此,这些经典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四、佛经所记录的是“悟空”的法门,而不是对“空”这一概的探讨。
上文也说,佛经的记录是修行的法门,这个法门至多也只能算是“悟空”的法门。而“悟空”的法门跟“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佛教虽然讲“空”,但并不完全是讲“空”,佛教经典也是一样,虽然有探讨“空”的内容,但并不是全部探讨“空”,因此,佛教经典的数量,跟佛教之中所说的“空”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佛寺
也就是说,“悟空”这一法门只是佛教的修行法门之一,并非全部。说到这里,忽然想想的某位祖师曾讲过的一句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顿感亲切,确实在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之中,迷时万卷多,真懂的话,半句话或半个字就已足矣,不懂的话,读万卷又有何用呢?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圆觉经》《坛经》《金刚经》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