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在《水浒传》里是鲁莽冲动、有忠无德的代表,在武艺方面身手一般常靠蛮力制敌,在学识上也是目不识丁、不识之无。
透过这样的人设,大致能看出,他在面对突发事件以及处理危机情况时,所作出的判断与抉择,结果都不会很好。
李逵 就拿“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一事来说,李逵为了给母亲报仇,一人连杀四虎,可以说仁孝与英勇全占了,可是为什么与武松相比,非但没有一战成名,甚至还连“英雄”的美名都够不上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看似仁孝,实则母亲枉死祸端因他而起
众所周知,李逵下山接母亲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够到梁山享一阵清福,自己也尽下做儿子的孝。但是在返回梁山的途中,盲眼的母亲因中午吃了干饭感到口渴难耐,就让李逵去找些水喝。
李逵接母亲上山途中 当时天色已晚,这位莽汉没有过多思考,就把盲眼的母亲放在松树边的青石上,独自去寻水。当他带着水回来时,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
寻找一番后,在距离青石三十余步的草地上发现一滩血迹,顺着血迹找去,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正在啃食人腿的两只幼虎,那条被啃食的腿正是他母亲的,见此惨状像李逵这样的人怎么受得了,于是愤而用朴刀杀之,最终四虎被杀,也算是为母亲报了仇。
李逵杀虎 尽管母亲的死是老虎造成的,但究其根本,造成“母亲被虎所吃”这一悲剧发生的始作俑者,正是李逵本人。
设想一下,就算李逵的母亲眼睛看得见,但在当时夜幕降临的环境下,也很难观察到周围环境,遇到危险也无法自救,更何况当时他母亲双眼已盲。
如果李逵能够带着母亲一起去寻水,或者寻水之前将母亲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再者一开始他就不要毫无准备、莽撞地去接母亲上梁山,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连杀四虎却未一战成名,甚至连英雄都算不上的根本原因:有悖人常
大仇已报,接下来李逵是怎么做的?为母亲收尸,将之安葬?并没有。可能是连杀四虎耗费了他太多的力气,当时李逵感觉有些困乏,并没有将母亲残余的尸首收起来,而是“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坑葬了。”
李逵人物画像 尽管安葬完母亲后,李逵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大哭了一场。但是他睡到天亮、次日才收拾母亲尸首,这样的举动,不论是放在以“孝”为大的古代,还是当下,都很难让人接受。
也正因如此,就算李逵杀了四只老虎为母亲报仇,看似英勇仁孝,却有悖人常,不被提及、更未一战成名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