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到印象派,大家就会想到的一位画家。他是印象派的命名者。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莫奈出生于巴黎,在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诺曼底的勒阿弗尔。他的父亲希望他继承家里的杂货店,但莫奈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
莫奈家境一般,高中辍学后,在当地画画,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价格是每幅20法郎。
莫奈
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擅长画海洋风景画的欧仁·布丹,莫奈幸运地得到了他的认可,并跟着他学习在自然界的光线下画画。
在布丹的鼓励下,19岁的莫奈来到了巴黎,进入了夏尔·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结识了雷诺阿、德加以及西斯莱。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谈论他们崇拜的偶像马奈。他们这个小团体,是日后印象派的前身。
莫奈早期确立了一种新的绘画技法叫色彩分割法。色彩分割法最重要的是,颜色不经过调和,直接使用。印象派追求的是在明亮的外光下画画,捕捉光瞬间的变化。印象派的画家们提倡从室内走到室外作画。
《青蛙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技法。这幅画是莫奈和雷诺阿在巴黎郊外写生时画的。
在印象派之前,西方绘画是不能看到笔触的。在这点上,我们也看到了这幅画,很显然这不是当时绘画的主流。
最初并没有印象派一说,是在1874年的时候,一群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31位年轻画家们,他们的作品没办法获得官方沙龙的认可,于是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画展。
莫奈当时参展的作品就是《日出·印象》,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要在很短的时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得很仔细。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名字据说是莫奈随口起的。这幅画展出后,毫无疑问得到了差评。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
“印象派”这个称呼莫奈他们的小团体觉得符合他们风格,于是他们将画展命名为印象派,画展一共举办了八届。
《阿让特伊的罂粟花田》
莫奈在阿让特伊生活期间,画了大量以家人为主题的作品。上面这幅画是马奈的太太卡米耶和他们的长子吉恩,母子俩在田野里采集鲜花,尽情享受着阳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
《撑洋伞的女人》这幅画画的依然是莫奈的太太卡米耶和长子吉恩。莫奈很爱他的太太,他给她画了很多画像。
从这两幅画能感受到当时莫奈的幸福生活。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时期莫奈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会让人开心的,会觉得阳光、风景、人物一切都很美好,令人向往。
《撑洋伞的女人》
《临终前的卡米耶》他的太太卡米耶临终的时候,莫奈在旁边画了她的画像。
他后来跟朋友说:他发现卡米耶脸上的光在消失,光一直在消失,我作为画家,我却留不住光。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光是生命,他没办法将生命留住。
看这幅画是有点感伤的,莫奈试图用他的画笔去留住什么东西,可是无奈的是,最后没能留下什么。
《临终前的卡米耶》
接下来两幅画可能大家会奇怪,怎么又是《撑洋伞的女人》,小编是不是放错图了?大家仔细看这两幅图和前面那幅不一样,这两幅图里,没有莫奈的长子吉恩。
这两幅画是莫奈在卡米耶去世7年后画的,有可能是他怀念卡米耶而画。
《撑洋伞的女人》
这两幅画,没有描绘五官,据说莫奈无法画出模特的脸,让他用其他人的脸替换掉卡米耶,他不愿意。
不过从那以后,莫奈就不再画人物肖像了,他开始专注于画干草垛和睡莲系列作品。
《撑洋伞的女人》
莫奈四十岁以后,经济情况好转,他在距离巴黎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的吉维尼小镇定居下来。从此醉心于创作“连作”。连作:画家在同一位置,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创作多幅作品。
他的第一组,就是我们接下来看到的《干草垛》系列。《干草垛》系列,莫奈大概画了30多张。为什么他执着于画干草垛?其实他并不是真的想画干草垛。(他后期的作品都是画很多幅。)
莫奈是想要画光色的变化。他想通过连续画同一物象,抓住光色变化的瞬间。
《干草垛》
《干草垛》
《干草垛》
莫奈在画完干草垛后,给自己提升难度,画了《卢昂大教堂》。《卢昂大教堂》的外形繁琐复杂,难于表现,但莫奈偏偏要探索这个棘手的题材。
他为了把握光色的无穷变化,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变化,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画布上作画。
下图是他画的28幅《卢昂大教堂》,每一幅都是不同色调的卢昂大教堂。有艺术评论家称“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化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卢昂大教堂》系列
莫奈在这次创作中所经历的探索、困扰,在给他后来的太太妻子爱丽丝的信中表露无疑,信中写道:”我每天都会有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我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就这样,我在做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我已殚精竭虑,几乎要垮掉了。一天夜里,我的噩梦一个接着一个,我梦见,教堂不知怎么倒了下来,压在我身上,颜色好像变成了蓝色,但很快又变成玫瑰色,最后竟又变成了黄色。”
莫奈的所有画作里面,有一个题材的作品画得最多。熟悉他的朋友应该知道。《睡莲》系列,他从1897年到1926年,莫奈一共画了181幅。他余生几乎都没离开过这一主题。
《睡莲池和日本桥》
他在吉维尼定居以后,他买下了塞纳河畔的一栋房屋和庭院,他引水在庭院间做成一个池塘,池塘里繁殖了睡莲,又在池塘上搭了一个拱桥,把桥命名为“日本桥”。
莫奈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画他的睡莲,他在画画的时候特别讨厌被打扰:“我画画时如果被人打断,就像割断了我的腿一样。我失去了机会,因为我正在捕捉色彩,光变了,色也就变了。它只能持续几分钟,一旦错过机会,我就只好停止作画了。”
《睡莲》
莫奈由于长时间在自然光线下画画,最后在1912年确诊为白内障。在一战时期,他请人修建了天花板透光的巨大画室,继续进行《睡莲》创作。他想以最大的毅力来画完《睡莲》。
法国的总统克利蒙梭后来替莫奈动手术,去除白内障。克利蒙梭对他说:“我看到你的花,看到你的莲花,一朵一朵从水里升起来,那是人类最伟大的梦想;你知道战火炮声让很多人惊慌,可是你的画会让这些人安静下来。”
《睡莲》
莫奈的眼睛虽然动了手术,但效果不显著。他只能凭颜料管上的标记来区别颜色,作画时要离很近才很看到。(他的执念、他的疯狂、他的极致是会让我心疼而又伤感的。)
莫奈在生命最后时间里,创作了两件椭圆形长达一百多公尺的“睡莲”,现藏于橘园美术馆两个大房间中。那是莫奈花园里全部的回忆,从春到冬,从黎明到黄昏,从黑暗到光明,莫奈用“美”对抗的病苦、衰老、战争。
莫奈于1926年12月5日逝世。享年84岁。
我觉得莫奈是历史上美术界真正的追光者。他觉得光是最美的东西,光是一个画家最值得去挑战的东西,因为光一直在改变。
举报/反馈

小鱼聊历史

798获赞 119粉丝
学习历史,分享历史趣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