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桐镇位于隆安县东南部,东邻丁当镇,南接南宁市坛洛镇,西连古潭乡,北靠乔建镇,全镇行政区域193.97平方千米,下辖那桐社区居委会;方村、浪湾、那元、镇流、龙江、大滕、定江、那重、那门、下邓、上邓11个村1个居委会,53个自然屯301个村民小组,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51056人。居民以壮、汉族为主;集镇人口1万多人。
雁江古镇(网络图片)
敢阳【gamjyiengz】
在红阳村村公所驻地北。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建村。“敢”是壮语gamj与粤语“敢”同音,指山洞;“阳”是壮语yiengz,指羊。因村后有山洞,带有黄猄(当地人称羊猄)在洞中栖息,故名。村人无壮族。
岜耀【byayiuh】
在俭安村公所驻地北。1937年建村。“岜”指石山;“耀”是壮语yiuh,与粤语“耀”同音,指鹰。因村处于一座形似老鹰展翅的山脚下,故名。村人均壮族。
那潭【nazdaemz】
在俭安村村公所驻地东。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建村。“那”指田;“潭”指池塘。因村前有一块田,村民挖深做池塘,故名。村人均壮族。
百俭【bakgemh】
在俭安村村公所驻地南。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建村。“百”是壮语gemh近音,指山坳,峡谷。因村在两石山狭谷之间的隘口处,故名。“百俭”系片村,包括旧俭、新俭两屯,村人均壮族。
那桐圩【Hawnazdoengz】
在隆安县驻地东南。系那桐镇、村公所驻地。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建圩。“那”指田;“桐”是壮语doengz谐音,指桐油果树;“圩”是壮语haw谐音,意同汉。因圩场处在长有桐油果的土坡上,坡的四周是水田,故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便是该圩农俱节(由原来民间传统的“浴佛节”演变而来)。
网络图片
拉也【Raiqreq】
在那桐村公所驻地北。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建村。“拉”是壮语raiq近音与“濒”谐音,指滩;“也”是壮语req近音,指沙子(与sa)同。因村处右江河畔,附近有一砂石滩,故名。村人均壮族。
兰台【Ranzdaiz】
在那桐镇驻地东。系浪湾村村公所驻地。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建村。“兰”指房屋;“台”是壮语daiz同音,指台、桌子。因村中有几张鱼塘,房屋沿着鱼塘边建,形似圆台,故名。村人均壮族。
兰周【Ranzcou】
在镇流村村公所驻地东北。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建村。“兰”指家或房屋;“如”指姓。“兰周”意为周家。因是周姓先来建房定居,故名。壮汉混居,壮族居多。
驮怀【Dahvaiz】
在大藤村村公所驻地北。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建村。“驮”指河;“怀”是壮语vaiz谐音,指水牛。因村前小河有一块形似水牛的大石头,故名。村人均壮族。
雷咘【Ndoimboq】
在那桐镇驻地西南。系定江村村公所驻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建村。“雷”指土岭;“咘”是壮语mboq谐音,指泉。“雷咘”意为泉水坡。因村处土岭上,山脚有泉水,故名。村人均壮族。
潭合【Daemzgap】
在方村村公所驻地西北。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建村。“潭”指池塘;“合”是壮语gap,与粤语“合”谐音同,指结、汇合。因村的三面有池塘围绕,故名。村人均壮族。
那重圩【Hawnazcongh】
在那桐镇驻地西北。系那重村村公所驻地。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建圩。“那”指田;“重”是壮语congh谐音,指洞、穴、窟窿。因圩东北稻田有一个大洞,故名。村人均壮族。
根楼【Gwnzlaeuz】
在那重村村公所驻地西北。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村。“根”是壮语gwnz谐音,指上面;“楼”是壮语laeuz同音,指芒竹、山上芦苇。因村处土坡上,旁边长许多芒竹,故名。
那秾【Nazndoeng】
在那重村村公所驻地东南。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建村。“那”指田;“秾”是壮语ndoeng谐音,指森林。因村周围有田和树林,故名。
网络图片
节选自《广西壮语地名选集》1988年版。
(注:文中不对后来行政区域的变更进行校正,敬请谅解。)
后记:壮语各地方言的发音是丰富多样的,同样一个词,同讲壮语,但在不同的地方的发音各有不同,所以翻译成汉语后的意思是一样的,一直关注该系列的读者会有所察觉,本人也讲壮语,所以对于这种不同也是觉得有趣。希望你们也有所收获。
举报/反馈

赶圩归来阿哩哩

4.4万获赞 745粉丝
无论经历多少世故,依然保持纯真爱着世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