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七里河区建档立卡户变股东喜获公司分红。 李浩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忠德
立秋后,金城早晚凉爽。走进兰州石佛沟景区深处的阿干镇马场村,微风中树梢上的红叶,就像火苗在跳动。“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扶贫攻坚的方式,引导村民走上了旅游脱贫的新路子。”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欣喜地说,日子越过越红火,马场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马场村是七里河区整体脱贫的一个缩影。
七里河区总面积397.2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372平方公里,“小城区、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特征十分明显。而且,绝大多数农村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业。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户、7246人,贫困发生率为9.36%。
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及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强化脱贫攻坚“一号意识”,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下足下实精细精微“绣花”功夫,累计实现稳定脱贫1872户、7020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6%,2018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26.5元,于2018年10月正式退出省级贫困县(区)序列。
从9.36%降为0.6%,数字大幅度下降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是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壮美画卷……
强化顶层引领打牢脱贫摘帽基础
“我们区绝大多数农村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七里河区农业人口7.74万人,总耕地面积15.1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靠天吃饭是发展缓慢的主因,把脱贫攻坚列为“一号工程”,在引领上打牢了脱贫摘帽的基础。
近年来,七里河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全区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完善责任传导链条、加强政策体系支撑,用铁的肩膀扛责任、以铁的手腕抓脱贫。
该区先后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清单》等制度办法,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建立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区有案”的帮扶台账,坚持问题导向,区分“四因四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不同致贫原因,因户施策,让精准扶贫“靶心”更准,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在设计引领上,紧扣“抓劳务经济促稳步增收、抓百合特菜促产业发展、抓三沟开发促环境改善、抓旅游发展促整体带动”思路,先后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统筹城乡发展、全区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重点规划和特色乡镇、乡镇扶贫攻坚及全区5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还先后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百合产业等7个《实施意见》,紧扣省、市相关方案,制定了《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及21个子方案,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打出“九套拳”下足“绣花”功夫
从阿干镇东侧沿山路向石佛沟景区云顶山深入,沿着蜿蜒宽阔的硬化路,就到了曾因贫困闻名、今成美丽乡村的马场村。进入村内,一排排农家乐生机勃勃。
名为庆云山庄的农家乐,门厅气派,院内为二层四合院。“响应政府号召,在自家宅基地把旧屋翻建后兼营农家乐。”村支书李玉峰正是农家乐老板,今年55岁的李书记中等身材、偏瘦、精干。他说,政府对马场村的扶贫规划是,在发展劳务经济、药材种植外,探索农家乐旅游经济,并配套了“启动农家乐每户投入20万元、可享受政府补贴10万元”的好政策,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目前,庆云山庄已逐步扩建到二层四合院,经营场所发展到500多平米,累计接待游客12万多人。“奔小康,村干部一年比一年忙,农家乐经营主要靠老伴,有钱赚她再苦再累也不抱怨。”李玉峰乐呵呵地说,村里发展的劳务经济、蔬菜药材种植、旅游经济三驾马车中,旅游经济成为香饽饽。目前,全村建成开业的农家乐已有27家,从半山腰发展到山顶了。
“马场村是全区的脱贫案例之一,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依托打出“九套拳”,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功夫,力求帮扶措施和效果精准到户到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七里河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如是介绍。
在脱贫攻坚中,该区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百合、精稀特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扶持资金3587.46万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标准园3个,百合组培扩繁中心3个,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56万亩,苹果、核桃等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列支586万元,给予制定“一户一策”的293户每户2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入股企业,年底按10%分红,确保稳定增收。累计完成通村道路和村组道路141条210.83公里,硬化村内小街巷36万平方米,农村道路硬化率达100%;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水利工程45项,其中去年投资69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改造新建危房360户,提升改造老旧房屋1124户,住房安全率达100%;整治残垣断壁22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48个,修建文化长廊、文化墙1.07万米。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亿元,并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人社、文广、卫生、教育等行业部门资金4.13亿元,财政收入增量的15%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投资10.49亿元,建成19栋住宅楼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已分配住房1342户。截至目前,1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同时,与多家本地企业合作,为30名易地搬迁贫困户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健全完善了从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全覆盖资助政策措施,设立“圆梦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46人,发放助学金108.42万元,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考上高等学校能顺利完成学业,全区义务阶段入学率达100%……而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正是群众满意的答卷。
持续发力决胜全面小康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巩固和提高全区脱贫攻坚成效,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向全区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七里河区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要在思想站位上再提高,在扶贫政策上再落实,在环境治理上再投入,在乡村振兴上再发力,在党建引领上再深化。
其中,要投入1607万元,力争于9月底彻底解决区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短缺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合格医生看病。计划投资2500万元,对全区新排摸的643户老旧房屋,认真鉴定统一实施改造。计划投资2400万元,巩固提升1乡4镇25个行政村6263户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6238万元,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尽快启动建设龚湖路及41条72公里行政村及自然村道路提升改造。
在环境治理上,建成阿干马泉、黄峪中庄农村垃圾填埋场,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加快八里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石板山、贾家山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厕所革命”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计划投资2200万元,全年改造农村厕所7294座,力争行政村公厕覆盖率达到100%。
乡村振兴上,每年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资金,大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以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林果为主导产业,加快良种繁育,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防风险能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土地营运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发展型等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完善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
举报/反馈

兰州新闻网

109万获赞 3.5万粉丝
权威媒体,兰州新闻门户
兰州日报社官方账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