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佛教之中,有“放生”这一说法,也就是把还活着的动物“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
现实的生活当中,人们往往喜欢从市面上买回动物(大多是鱼类),再把它带到附近的寺庙“放生”,并认为这是积功德的行为,可以消其“罪业”或保佑平安。
佛像
那么,佛教之中,所谓的“放生”是怎么回事?
其实所谓的“放生”,并不是原始佛教最初的戒律,因为佛教的“五戒”之中是没有“放生”这一条戒律,只有“不杀生”这一条。也就是说“放生”这一做法是从“不杀生”这一条演变成为“放生”的。
据说“放生”这一做法是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开始,当时他写了一篇叫《断酒肉文》,禁止宗庙用肉食祭祀。不用肉类祭祀,当然就不能杀生了,不但不能杀生,还在把已经捕到的动物放生,这就是“放生”这一做法的最初来源。
这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当然也是不断的演化才形成今天我们看到 的模样。
因此,现在我们去香火比较旺的佛寺,往往会看到有放生池,那就是供香客们放生的地方。
当然,放生也有很多好处,据我的经验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净化心灵,放生的目的是止杀,人们通过放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培养善心,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放生这一行为,在佛教之中,属于行,就是落到具体的实际行动当中的表现,因为佛教本身就是入世的宗教,导人向善,最终是落实到生活当中才有用,因此,放生这一做法就是佛教所倡导的“行”之一。
三、放生有助于减少人的欲望,佛教认为,人们之所以痛苦,最大的原因是欲望太多太大,以至于无法满足,最终才导致痛苦。因此,放生一这行为的本身对于人来,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或者正是因为如此,“放生”这一做法才能沿继至今,受人推崇吧!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