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季张家口、大同游记第6篇: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蔚县暖泉镇西古堡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篇小文我写了在暖泉华严寺的经历,这次不算成功的寻访没有耽误多少时间。从华严寺出来后即前往西古堡,途经王敏书院,查为现代复建,便未进入,继续西行不远,即看到西古堡的北门。“堡”为多音字,在北方地名中多读bǔ音,意为有城墙的村镇,概念很直观。当然了,很多“堡”现在早已没了城墙,只是由于曾经的过往,地名却一直延续下来。蔚县境内的“堡”星罗棋布,自古就有八百庄堡之说,蔚然而成奇观。我觉得这个格局大约形成于明初,由于这里靠近国境,边患频仍,故人民均建堡以自卫,有村即有堡,它们绝大多数为百姓自发营建,官建屯军的只是县域边境关口之处的少数几座。数百年间,这些“堡”不知曾多少次保得一方百姓平安。
暖泉西古堡北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而暖泉古镇的西古堡,就是“八百庄堡”中目前保存较好、颇具代表性的一个,也是蔚县唯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庄堡。西古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但它究竟是官建还是民建我却有些疑问(官建的有一个叫暖泉堡,不知是不是这里),毕竟二者性质还是大为不同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买了一套光绪版《蔚州志》研读,等书寄到也是我推迟了几天才动笔的原因。不过翻阅此书不但没有解决这个疑问,反而更增困惑,从嘉靖到光绪三百年多年的演变,州志中的地图和村名里甚至都已找不到西古堡的记载!我也深感要弄清这些庄堡的演变实在是一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这个问题就只好留给当地专业学者了,不过下面那张古地图还是挺有价值的。
光绪蔚州志的古地图中未见西古堡的记载
西古堡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明清民居建筑风貌,堡内古建数以百计,街巷还是老格局,抛开那些现代元素,时间仿佛静止了,我想确实也当得起这一说。不过在堡外,村落已聚合连成一片,登上城楼可看到残存的夯土城墙掩映在一片民居中,西古堡也好,不远处的北官堡也罢,都已不再是古时那种卓然独立的味道,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同。西古堡自诩“天下第一堡”,貌似不久之前还卖过一阵门票,竟是120元/张,被喷的那是狗血淋头,如今看来已然挺不住了,再次回归免费,游客可随意进出无需门票(我们是7月6日去的)。
掩映在民居之间的残存夯土城墙
自称天下第一堡,气魄很宏大
相比之下,西古堡这边还是比华严寺那边热闹了许多。不过我还是能略感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丝凋敝,虽然是有些人气,但西古堡景区规划的那些主体院落诸如辽宋博物馆、亮剑拍摄院、董老爷家宴这些已泰半不开,其余古建也多是私人住宅大门紧闭,能参观的实在有限。从北门到南门这条路是堡内的主街,沿途贩卖的各种土特,亦没有特别吸引我的。至于西古堡建筑的独特之处,终于在行至南门瓮城之时跃然眼前。
堡内正街
从门缝中所摄的“亮剑”拍摄院一景
小巷中无人知悉的小庙——岭圣寺
西古堡初建时只有南门,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北方的边患解除,但社会仍然动荡,遂增修北门及南北瓮城。当时有一位名叫董汝翠的大富商,可谓西古堡的头面人物,他原是一位倒插门女婿,因擅长经营将岳父一门产业发扬光大,同时也是一位乐善好施关心桑梓的善人,人设像极了《大染坊》里的陈六子。虽然找不到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我认为瓮城的增修和董汝翠(至少是他的出资)的关系很大,他和儿子董玉还巧妙利用局促的空间,在瓮城西部上层捐建了一座地藏寺,形成了与城浑然一体的寺庙群落,这亦可谓西古堡的精华所在。有趣的是,如今在小庙里还用上了一项“高科技”,当塞钱进功德箱时,会自动感应播放出一堆话,闺女最初不明所以,吓得屁滚尿流跑出来,让我实在忍俊不禁。
南瓮城古寺庙群落
西古堡地藏寺
地藏寺中的佛家偈语
从地藏寺远眺,东南方向就是新建的打树花剧场。此时方才下午三点,在暖泉古镇实在也没什么可逛的了,逗留到八点等看打树花有些勉为其难,我们最终决定抓紧时间返回县城参观一下蔚州博物馆。没在暖泉看上一场打树花其实也算不上太遗憾,因为两天以后,我们在中都草原观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打树花表演,票价便宜节目还更丰富,这是后话了。另外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回酒店后才发现,八点,天都还没黑呢!
前文链接: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张家口蔚县暖泉华严寺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8月13日
举报/反馈

静思斋

1.5万获赞 3893粉丝
钩沉微观历史,弘扬中华人文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