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家去动物园玩的时候,总会去看看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我们见到的大熊猫都是“巨型”萌宝,不过,如果有一种蚂蚁一般大小的 “大熊猫”模样的小动物,你会不会觉得更萌萌哒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和熊猫撞脸的,叫作“熊猫蚁”(panda ant)的小动物吧。
不是熊猫不是蚁?
下图就是熊猫蚂蚁,看到它的第一眼是不是被这小东西萌到了?毛茸茸的圆脑袋,黑白相间的毛色,看一眼萌萌的大熊猫,再看一眼它,长得真是像!
但是熊猫蚁不是熊猫,也不是蚂蚁!它其实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蜂科(Mutillidae)。
熊猫蚁具有典型的雌雄异型现象(sexual dimorphism),雌性无翅,主要在白天活动;雄性有翅,一般在夜间行动。
熊猫蚁一般生活在炎热的陆地环境中,比如多沙或多碎石的区域,所以野外环境中只可能在海岸边和沙漠地区找到它们的身影。它最早于1938年在智利和阿根廷被发现,在墨西哥的沙漠地带和美国的西南部也有它们出现的记录。
因此,这种稀有的物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见不到的。不过,面对有“毒针”护身的小动物,见到了也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哟。
“奶牛杀手”
熊猫蚂蚁个头如花生米般娇小,覆盖着浓密的黑白相间的绒毛,憨头憨脑的特别可爱,颇似大熊猫,但大家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其实它并不温顺。那种黑白花的图案如果出现在昆虫身上,就意味着危险。
它们像所有黄蜂(euspinolia militaris)一样,在遇到外来威胁时具有较强攻击性,因此,它有一个外号叫“奶牛杀手”。虽不至于杀死一头牛,但被它蛰一下确实要承受剧烈的疼痛。
不过只有雌性熊猫蚁当得起这个称号,因为螫针就是由雌蜂的产卵器(ovipositor)逐渐演变而来,而雄蜂并没有产卵器,所以也就没有螫针,不会蜇人。
强大的寄生者
由于熊猫蚁是独栖蜂类,所以与拥有着蜂王、工蜂、雄蜂的严密分工体系的群居蜜蜂不同,雌性熊猫蚁觅食和产卵都是单独行动的。
它们一年大约会产2000余枚卵。“单亲妈妈”养活这么多孩子可不容易,因此,熊猫蚁会通过外寄生(ectoparasitoid)的方式养育后代。
雌性熊猫蚁会侵入其它蜂类的巢穴,在其中找到幼虫或者蛹,然后将卵产在旁边。熊猫蚁在争夺巢穴时绝不手软,而且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它们会咬死抵抗的蜜蜂,即便是凶悍的马蜂也不一定是雌熊猫蚁的对手。
凭借强悍的战斗力,熊猫蚁会将其它蜜蜂、马蜂的蜂房据为己有。虽然雌性熊猫蚁没有翅膀,但却有坚硬如钢的甲壳(外骨骼),外加其上的毛状体,使它们能够在侵入时更具攻击性,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熊猫蚁的蛹会寄生在蜜蜂或黄蜂的蛹内吸食养分,待幼虫孵出后,就以寄主的蛹为食,这个过程通常持续数天。等到熊猫蚁成年后,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换成了花蜜。
聪明的防卫者
生活在危险重重的热带野外环境中的熊猫蚁还有一项绝技,那就是让人觉得憨头憨脑的“熊猫衣”(外骨骼上的毛状体),黑白相间的颜色可以帮助它们躲过天敌。
除了熊猫蚁以外,其他蚁蜂科的小动物们也具有危险的毒针、密布的绒毛、鲜明的颜色等特征。甚至,蚁蜂科的小动物们还因此有一个华丽的别名——天鹅绒蚂蚁(velvet ant)。
蚁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胡蜂总科(Vespoidea),截止到2015年,人们已经发现的种类包括10个亚科、210属、4302种,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其中,很多种类有着棕色、黄色、猩红色等鲜艳的绒毛,而这些种类的蚁蜂科的昆虫之所以如此明艳靓丽,其实是为了自我防卫。
一些种类还有相互拟态的特点,以达到共赢的目的。拟态通常指的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的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这种“模仿”能够帮助这些拟态者假借模拟对象的优势来逃避或恐吓敌害、捕捉猎物、帮助传粉和繁殖后代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只蜥蜴偶然吃了一只天鹅绒蚂蚁,结果不仅坚硬的外骨骼让蜥蜴难以下咽,而且这只倒霉的蜥蜴还可能被天鹅绒蚂蚁狠狠地蛰了。那么下次蜥蜴再见到长相类似的物种就会警惕,不会轻易捕猎它们。
但是,蚁蜂科的某些小动物们并不采用一般的单向模拟,而是相互模仿。其模拟对象和拟态者都是不可食的,捕食者无论先捕食其中哪一种,都会引起对另一种的回避,这类拟态无论对拟态者还是对模型都是有利的。
我们一般把这种拟态方式叫做缪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这种拟态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强警戒效果,北美天鹅绒蚂蚁是世界上最大的已知缪氏模仿复合体之一。
如下图所示,在北美八个不同地区的天鹅绒蚂蚁,分别出现了缪氏拟态现象,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与血缘无关的大型北美天鹅绒蚂蚁模仿复合体。即它们各自均为不同的物种,但生活在同一地理范围的天鹅绒蚂蚁具有相似的形态。
“熊猫蚂蚁”虽然不是大熊猫,却和大熊猫一样,已经濒临灭绝了。大自然能创造出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生物,我们又怎能不珍惜?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与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