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问题从来都不是延迟满足到底有没有用,而是延迟满足已经成为未来理财投资的过程中,你必须接受的一个客观事实。
昨天,菜导的朋友圈被支付宝发布的一组数据刷屏了。
菜导把这个刷新三观的报告截图发到同事群里,引来的回复都是一堆“黑人问号脸”。
什么?九成90后表示自己会理智消费?不会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什么?九成90后用花呗是为了省钱,而不是提前消费?
什么?还有90后每个月不仅不会为花呗头疼,还能攒出花呗账单4.5倍的钱放余额宝?
然后菜导去围观了一下微博上的吐槽,发现支付宝统计的90后,确实跟我们日常了解的90后太不一样了……
看起来,90后到底是攒钱超花呗4.5倍,还是像之前的新闻说的那样,人均负债12万,都快成为理财界的悬案了……
01
当然,菜导今天也不是真的想要来争辩一番到底90后们是会攒钱会理财,还是剁手无止境每月月光了。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类似90后负债高但又爱存钱这样的前后矛盾的报告,其实都不过是以管窥豹,除了给大家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点之外,不用太当回事。
菜导今天想聊的是:如果90后们现在真的想开始理财,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个需要提醒90后的,是调整预期。
中国的个人理财行业,实际上也算是个“90”后。
1992年,第一批寿险代理人开始上街展业;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成立;2004年,商业银行发出了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也宣告成立;2007年,国内第一家P2P平台诞生;2013年,余额宝一炮而红;2014年,第一家不设网点,业务全部在网上进行的民营银行成立……
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大背景下,个人理财行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也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据波士顿咨询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国内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47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继续增长至200万亿!
但这些令人激动的发展数据和曾经火热的市场热潮,其实都是和90后没啥关系的。
相反,当90后们刚刚进入社会,想开始理财的时候,恰逢国民经济的转档调整和金融去杠杆进程的不断深入,本来手头就没多少钱的90后们一搜索理财新闻,看到的全都是各种各样与“暴雷”相关的例子。
一句话:没赶上好时候啊……
对于早就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赚钱、理财投资的70后、80后们来说,不管现在的行情怎么样,至少以前经历过只需要简单比较售卖产品平台的体量、品牌和口碑,然后就照对着收益率来买的好日子。
在刚兑成为全行业潜规则的那些年,不管你买产品的机构是什么样的背景,你买的产品是什么样的底层资产,除了公募基金之外的绝大多数产品,几乎都给你准时足额兑付了。
而如今,涉世未深的90后们却发现,如果不能擦亮双眼,还想照着前人们“闭着眼睛投”的经验来理财投资的话,基本上熬不了几个月就会踩坑了。
所以,调整预期,加强自己对理财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几乎成为每一位90后们在理财投资前的“必修课”。
02
菜导想提醒90后的第二点,是一个理财的关键态度。
这个态度叫做:“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菜导之前做过简单的科普。说的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眼下即时满足的诱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出来的自我克制能力。
过去几年,菜导看过很多年轻人在投资上没啥经验,容易操之过急,一心只想赚快钱,结果被坑得挺惨的案例。
但实际上,在理财投资的过程中,要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耐心,不要过于在意短期的获益与否,要有长远价值的判断。
看到这里,你估计也明白了,所谓延迟满足,就是克制自己“及时行乐”的冲动,做出中长期来看更好的选择。
那么,为啥菜导要说:“延迟满足”对90后尤其重要?就这么看不起90后的自控能力吗?
菜导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了。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性,而与70后、80后们不同的是,多数90后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
作为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90后从小所能接触到的,也几乎都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即时反馈的东西。
所以,绝大多数的90后,都已经习惯了“我要的现在就要”
这种世界观本身并没有对错,但在理财这件事上,很容易因为这样的习惯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毕竟,90后所能接触到的一切,都在鼓励你“及时行乐”。
各种网游、直播平台、短视频、电商和现金贷产品的层层分割,已经把绝大多数年轻人的金钱、时间和生命榨取得干干净净。
网游打不过?充钱!直播看得开心?打赏!刷短视频种草了?剁手!去电商下单钱不够?花呗白条!花呗白条还不上?借笔现金贷……
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促动下,无数自我约束意识薄弱、延迟满足能力低下、对现实社会缺乏客观认知的年轻人,就此陷入一个又一个无底深渊。
所以,菜导必须提醒大家:接受并学会延迟满足,已经成为所有90后理财的关键。
03
写到这里,估计会有人站出来说:菜导你又给我们灌鸡汤了!
延迟满足这种虚无缥缈的成功学,真要在理财上实践起来,根本就没有你说的这么玄乎啊!
再说了,靠延迟满足才能理财成功的话,我到底要“延迟”多久?万一我“延迟”了还是没赚到钱,你赔给我?
确实啊,时下这个市场环境下,因为没有了刚兑,理财的学习和实践变成了一个“反人类”的过程。
很多人在看了文章围观了直播之后,恍然大悟般开始理财规划,但坚持不了多久以后,就会把之前听过的各种理财观念都抛诸脑后。
毕竟你我皆凡人,三分钟热度之后,一切回归原点,该吃吃该喝喝,该剁手该分期,一个都不会落下。
菜导想说的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信不信延迟满足真的能管用,而在于现行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强迫你接受“延迟满足”的事实。
别的不说,就拿目前中国个人理财行业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银行理财来举个例子吧。
如果你有留意过近两年有关银行理财转型的新闻,会发现里面强调的核心关键无外乎四个字:“专业能力”。
银行在中国已经这么牛逼了,为啥还要老说要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
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前有刚兑,所以银行虽然体量大、名号响、家底殷实,但归根结底,它干的活也跟其他金融机构没有本质差异:卖货。
银行以前关心的,主要是怎样依托自己的渠道优势,当好一个“售货员”,卖出更多的产品就完事了。
而如今,伴随着净值化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主流,银行也开始意识到,只会短平快地怂恿客户买买买已经不行了。
如何真正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客户提供银行一直标榜但几乎未曾真正落地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成为几乎所有银行都在头疼的问题。
至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管控风险,又无法专业地服务客户的银行,在接下来的5年内将面临极大的经营危机,被大银行兼并或者直接被市场淘汰,将成为它们不得不面临的结局。
所以,问题从来都不是延迟满足到底有没有用,而是延迟满足已经成为未来理财投资的过程中,你必须接受的一个客观事实。
从这两年开始,理财再也不是投多少赚多少的“即时反馈”,而变成一个精心挑选、小心翼翼、细水长流的过程,不仅无法给人一夜暴富的刺激,反而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坑受挫。
这种必须通过长期的规律消费支出和持续的科学投资才可以最终有所收获的体验,着实少了些趣味,也来得太慢、太艰难了些。
但是,如果你真正了解过、学习过、尝试过并最终系统地实践过,你会发现理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与人生中其他事情截然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成就。
更何况,90后们要想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为自己的人生谋得一个相对确定的开端,除了要在职场上努力打拼、生活上乐观向上之外,还真就必须建立起终身理财的打算和准备。
好了,关于90后理财的话题,菜导今天就说到这。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举报/反馈

菜鸟理财

20.5万获赞 6万粉丝
7年原创理财大号,专注财商教育,理财科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