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
事实上,目前已有河北、江西、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浙江和广东等10多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不过,这项福利从纸面走进现实并不容易。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到: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省份迈出探索实施2.5天假期的步伐,但是“变现”仍有难度。
从事餐饮服务业工作的白女士说,自己的行业暂时不可能实行2.5天休假。“落实肯定会有点困难,毕竟很多单位的人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加班,那些企业单位的老板肯定是不乐意的。”
如果说民营企业执行难,那机关事业单位呢?史先生在安徽合肥市某政府机关的窗口工作,和大多数公务员一样,他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史先生说:“从供需的角度来讲,如果大多数的服务对象没能够落实2.5天的休假制度,我们的服务还是要延伸到大多数单位工作的常态当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去安排、统筹,遇到一些急事、难事的时候,没有人在窗口或者没有人在服务的岗位上,肯定会带来不便。”
在某医学院的大三学生李洋看来,无论什么节假日都离医生很遥远。李洋说:“两天半的小长假落实起来还挺有难度的,我现在是在医院实习,基本上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老师坐诊的时候基本没时间站起来。有时候在食堂(吃饭)刚坐下,来个急诊,放下筷子就得走。”
江苏某机关工作人员李先生认为,弹性作息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放假。各部门各单位步调不一致,企业要考虑经济效益,实行2.5天休假颇有难度。李先生说:“如果只在个别的企事业单位推行,我觉得很难。因为大家对这个事接受程度(不一致),这个单位在工作,那个单位2.5天放假了,大家工作时间不吻合、不一致,很多的社会问题就出现了。”
专家指出,2.5天小长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地方的决策者、立法者对休假福利制度进行改良的有益思考。出于实际情况考虑的人性化设计,说明我国休假福利制度建设朝着更符合工作实际情况、更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它是鼓励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很多地方未必觉得自己有这个条件,我们更应该关注强制性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法律规定的我们应该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制度。”
随着一些地方出台意见鼓励2.5天休假,一些在线旅游电商也纷纷采取行动,推出2.5天旅游线路、“周末游”产品并配有红包、津贴等优惠服务,吸引消费者眼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认为,的确要考虑各地各行业各工种的实际情况,2.5天休假制度是倡导,暂时无法苛求统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好多岗位、好多部门越来越不再需要非得到办公室死守着,而是通过网络就能实现了。这是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一个替代过程,自然而然的转机,而不是非要通过政策的强制性、政策的统一性,‘一刀切’的方式让各个部门必须执行。”
举报/反馈

央广网

4394万获赞 439.1万粉丝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