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遥远的,而他们对于未来也是恐惧的。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即便再有想象力的人也难预想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多数人选择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好当下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工作使他们不仅失去了对未来的向往,更没了生活的意义。
做未来的事总是最难的,完成手上的活才是最简单的,所以我正在努力码字,不会去想十年后我该多么有钱,是否已经实现财务自由,顺利退休。
然而总有的人来当下的活都干不好,即便让他去想象未来也会是梦一场,一地鸡毛。
负面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消息不少,不仅仅有小鹏车主维权,还有特斯拉为赶产量偷工减料。
这一些列消息的爆出直接引发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危机。如果说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遭到车主维权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作为新能源头部玩家的特斯拉被曝光出偷工减料的消息就十分令人惊讶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特斯拉对投资人承诺的水平,公司今年预计交付36-4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5%-65%。结合近期公布的最新交付数据,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共交付约15.8万辆,离上述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量为1.08万辆,仅占交付总量的11.3%。
也就是说,特斯拉偷工减料的背后,极有可能是因为中国基地产量有限,无法满足中国地区需求,但在对投资人的承诺之下,不得已偷工减料。
头部玩家可能因为供需失调导致偷工减料,那么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蔚来们呢?他们又是怎样一副情况?
2019年第一季度,蔚来ES8交付量为3989辆,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7980辆下降将近50%,其中3月交付1373辆,4月交付1139辆,5月交付1089辆,几乎每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小鹏之所以遭遇维权事件,主要是因为老车拖延交付,新车上市性能优于老车且在价格上更低,两款车型在交付时间上距离不到半年,这才引起车主们维权。
而老车拖延交付的背后是否同样存在产量不如预期等原因?所谓造车新势力的车有多少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又有多少车主买车之时考量的并不是其产品的质量,而是基于补贴与燃油车难上牌等原因?
“自燃”,“维权”、“交付难”等原因直接导致国人是对所谓造车新势力的信任危机,那么这些国产电动汽车还会有未来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如此看重!
补贴背后的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燃油车行业在世界上并不具备多强的竞争力,尤其是自中高端市场。
借助新能源汽车这看似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从最根本上翻转我国在汽车行业劣势局面,形成立足于未来的支柱型产业。
传统燃油车之争的背后是以石油为主的旧能源与以电能为主的新能源之间的一场角力。
任谁都知道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没了石油世界经济将会停止运转。即便是现在被当做是新能源代表的电能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传统能源所转化而来。
未来的世界将会是新能源的世界,对于这一点我们毫不怀疑,但是新能源想要取代旧能源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撑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对于这点我们还无法预测,只能说真的快了。
中国之所以在新能源汽车上下如此血本,以如此高的补贴来帮助国产新能源汽车成长,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对于能源的忧虑。
能源忧虑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这一点想必没有什么争议。
但即便是煤炭,我国也出现了自给不足的问题。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 , 而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准煤 ,能源自给率为79%。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逐年降低的。2010年时,中国的能源自给率是90%。
而且当前我国已经在逐步转化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到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进口额分别是1.6万亿,1.3千亿和2.6千亿元,同比增长43.1%、35.6%和62.1%。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基本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2016年,我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超过60%,到203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84.3%,中国也将面临更多的石油供应风险。
(红色为石油进口量,蓝色为石油产量)
从上述上述图表可知,我国石油进口国以中东国家为主,但从中东国家进口石油航线大部分需要绕过马六甲海峡。那里政治风险高。长期存在美国、印度和日本驻军,一旦爆发局部冲突,中国的石油运输路线可能被切断。而且,目前国际局势动乱,各个海峡均有不同程度的海盗存在,它极度的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政府考虑到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性太高。
再者,依靠进口的能源总不如能源自给自足更加安全,而电能则是第一优先考虑,虽然当前的电能大部分依靠石化能源转化,以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转化而来的电能还不足以支撑经济的运转。
第三,如今美国所构筑的石油—美元体系是我国当前发展一大阻碍,美国对于石油的控制权是任何国家发展都无法避开的一大难题。作为一个贫油国,想要从根本上摆脱美国的阴影,实现能源安全自主可控是当务之急。
寻求更加有效、安全、清洁的电能转化动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这和新能源汽车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因为电动汽车也是很多下一代技术绝佳的实验平台。
举个例子,一个好的科技产品是带动整个产业配套前进的关键,每代iPhone之所以备受瞩目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在于iPhone是一个绝佳的技术试验平台,很多技术其实早已存在,但如果iPhone采用了的话,相应的零部件的整个产业链配套才会跟上,许多他厂家才敢采用进自己的产品(第一代iPhone的多点触控、iPhone 4s的语言识别Siri,iPhone 5s的指纹锁Touch ID,和刚刚发布的iPhone 7的无线耳机等)。而如果iPhone采用了一项技术的话,会给相应的零部件带来有保证的出货量,在原材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 这些零部件的价格会下降得很快,这时其他厂商再跟上则可以享受相应的好处。
而新能源汽车正是诸如智能手机这样的完美试验平台,而且不只是新能源而已,如百度正在搞无人驾驶。以后的汽车不但会更加清洁,同样会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如今的竞争看似激烈,实则在技术上各方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相较于我国传统燃油车落后世界几十年的差距来看,中国与世界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者,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是电池,而我国的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可以算得上世界一流。
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更加有利于培养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科技树,若是再专注于传统燃油车,那么那颗科技树将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
实际上,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一个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的国家,也并非补贴力度最大的国家。
但在此之前,实现清洁才是第一位!
中国骗补贴案例
尽管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相当重视,给与大量补贴,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但总有些蛀虫,其存在不以创造价值为目的,而为了骗取补贴。
2016年1月16日新能源骗补被曝光,3月25日央视报道骗补丑闻,据工信部合格证统计数据,其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在年底爆发性增长,仅12月份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
在2016年9月8日下午和晚间,一份未经证实的“骗补名单”中,更多主流车企名列其中,93家被调查企业中仅21家没有骗补和违规套取补贴行为。其他企业累计涉及车辆达到76374万辆,金额超92.7亿。
数据显示,仅2017年发布的全国各地的规划产能就接近1200万辆,涉及投资4000多亿元。再加上此前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既有的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甚至有资料称,仅山东省就有40多家企业在制造新能源汽车。
仅2015年一年,中央政府就支出了59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830亿元。
但如今国产新能源汽车除了比亚迪之外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所谓造车新势力也不过是营销营造出来的空壳罢了,到底几斤几两大家心里都有数。
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于2019年6月12日起开始实施。续航里程长的新能源车型将享受到更高的补贴,而续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将取消补贴。
此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重新洗牌,只卖噱头不卖产品的企业将会在此次洗牌之中消亡。
发展的掣肘
制约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点在哪里?
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首先在于充电桩,这是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但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这也与行业乱象有关。
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之比为1.7∶1,到了2017年9月,这一数字变成7.8∶1,差距扩大趋势明显。
限于当前技术,汽车充电无法实现像手机一样闪充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有时即便找到了充电桩,但碍于充电技术限制,排队时间甚至远远超过充电时间。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大都在一线城市,但是城市中大多鲜少有能安装充电桩的空地,即便是居民的家也多处于公寓楼之中。
其实充电桩业务相当重要,其所担负的责任与角色类似于加油站,因为建立充电桩没有补贴可言,再加上各大新能源厂商的充电插头口径不一致,国内相关企业想要在充电桩业务有所作为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
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10万个加油站,可以同时提供120万个加油位,每辆车平均3分钟即可完成加油。可以看出,在消费者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毫无竞争力可言。
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急剧增长倒逼电池技术迭代,我国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大力度的财政补贴,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
如此庞大的消费数目使得我国在电池行业培育上拥有最广大的市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些足以使我国培育出一个领先世界的电池行业。就如中国广阔的市场培育出了阿里巴巴与腾讯两个互联网那个巨头一般。
2016年上半年,我国有54家动力电池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扩产计划,投资总额1160亿元。半年就高达千亿元的凶猛扩产,一方面是强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竞争力。
六年前的时候,电池的制造成本还要$900/kWh,如今已经下降到$225/kWh,按业界预测,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50/kWh以下。下降的速度这么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规模扩张,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中国企业,像福建的宁德时代已经将目标定在了全球最低的$100/kWh。
诸如此类的现象曾在我国的手机行业之中发生过,20世纪初的手机售价高达数千元,其成本大部分用于电池,但那时的电池技术最先进的是日本企业。但日本电池商过于强势,导致部分手机厂商寻求更加合适的电池生产商。这时比亚迪脱颖而出,依靠差不多的性能,售价仅为日本电池上数分之一的比亚迪成功地打开了市场。
如今比亚迪凭借自己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界可与特斯拉比肩,作为世界新能源的两大头部玩家,比亚迪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笔者曾有一篇《王传福带领的偏科生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汽车打天下还能撑多久?》专门论述过比亚迪的问题。
当然如今的电池维护仍然是个难题,电动二手车贬值过快也是众多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
传统能源商的态度
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今日发布,中石化、中石油稳居前两位,中国建筑位居第三。
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石化能源既得利益者对新能源汽车会保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就目前而言,虽然新能源吹的很热,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传统能源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事实,即便以比亚迪等为首的新能源企业市值过千亿,但其与传统能源企业比起来不论是体量还是在底蕴上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面对可能要掀翻其统治地位的新能源,传统能源既得利益者将会持有什么态度呢?
况且所谓新能源的市场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几乎完全丧失了用户信任,即便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尚有竞争力,面对传统燃油车还能打多久仍是个谜。
尽管我们相信新能源有潜力有天赋,但距离兑现却还有一段路要走。
结语
人类对未来总是缺乏想象力的,即便有人描绘出一幅未来蓝图,大部分人仍然会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二十年之前,互联网世界正在或即将经历第一次互联网经济寒冬,那时的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定义只不过是生活的与工作的辅助而已,但在如今,现实告诉我们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抱有无限的期待,尽管当前它因技术性难题陷入困局,但这并非不可突破。
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当前正在高速发展,并且带动着电池行业的井喷,但这种发展模式只不过是处于量变之中,想要真正颠覆传统燃油车对于汽车出行行业的垄断态势,电池技术突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当电池的问题解决后,电动车垄断市场的日子便不会远了。
什么样的电池技术才是未来新能源人类最梦寐以求的?当然是可控核聚变!如果攻克技术难题,那么实现人造太阳就不再是梦!所谓的能源危机也将不复存在。
2016年,中国“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此次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尽管距离可控核聚变与小型化还很远,但并不妨碍我们期待。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是什么样子?电池技术突破,续航能力是现在的两倍甚至好几倍,充电依靠无线传输设备?又或者在汽车车身安装小型可控可聚变装置,不再担心续航问题!
或许这些距离我们还有很远,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在二十年前,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几乎用不着纸币,依靠一个手机一样的小盒子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新能源汽车会取代传统燃油车吗?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要敢想,未来离我们就不远!
举报/反馈

观点

108万获赞 14.4万粉丝
专注EMBA群体,超越精神世界广深高速
百家榜创作者,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