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从自然资源部传出一个特大喜讯,我国在西太平洋再获一个7万平方公里的“聚宝盆”,这是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提交的第5块专属矿区,也是距离我国港口最近的一个深海金属结核专属勘探区,面积约为7.4万平方公里。
据了解,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5届会议上,我国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提交了一份多金属结核勘探工作计划,随后在会议上获得批准。国际海底管理局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设立的国际机构,所以这次就算美国反对,也没有任何效果。
其实,在牙买加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会议上,北京先驱公司提交了两份同等商业价值的多结核金属矿区,其中一块是我国的专属勘探区,另一块则成为了国际海底管理的保留开发区,这种看似吃亏的做法,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落实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
而且,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会议上运用平行开发机制,也可以向他国表明我国的明确态度,即双方共同开发项目,我国不会采取独占的方式,同时此举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约束西方国家的深海矿藏勘探活动,避免出现先到者通吃的局面。
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我国在海底矿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源起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先后获得两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和一块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成为深海矿藏勘探的有力竞争者。
值得庆幸的是,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时间并不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管理局于1994年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目前该机构已经成为全球海底矿藏管理的国际权威机构,这也让我国在深海矿藏勘探方面,不至于落后西方太多。
现阶段,海底矿藏依然停留在勘探层面,对于各国来说算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区域,一方面是各国深海采矿技术,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即便是头号强国美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海底采取的技术难关,另一方面,海底矿藏专属勘探区域的确立,可以让我国海底矿藏领域拥有后发制人的优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举报/反馈

君视点评

365万获赞 30万粉丝
资深媒体人,做有价值的内容生产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