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色相”是佛家的用语,也是学佛之人修行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破“色相”呢?
其实要破“色相”,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就足够了。
佛寺
第一个问题:“色相”是什么?
在《心经》中,色指的是人对于外境的感知,也是对外物的见,所谓的见,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见到,而是指人的认知。虽然是见外物,但它其实是我心对于外物的认知。我若见上无色,也就不知道外境有物,所以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归其根结底都是在心上。
佛寺
外物虽然不存在,但因为我见,它才成为在我心上的色,也正是因为它入到我心里面了,我才称它为“心上的色”。这个“心上的色”,在《心经》之中也称“色相”。
佛寺
观自在,观的是心,空的是色,也就是观来清空“色相”。因此才会有我看见的那个物,但这个我以为真实存在的那个东西,其实只是落在我心里的一个相,这个相就叫 “色”。有了这个相,受、想、行、识才由此而生,我才有受、想、行、识。所以色、受、想、行、识皆是心上之有,也是我心上的五蕴。
第二个问题:“色相”是如何产生的?
佛寺
能够引发我心中五蕴的东西是本心,本心跟色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心是源,色相为象,本心所生之幻象。但我们在观外物的时候,往往会忘了它原本只是我心里生的东西,并非实有,这时我落在心里所生的东西里,受其缚仍不自知,因而才会有我执。以为自己看到的外物,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所说的“真实存在”,其实只是对于“色相”的错解,因错解才见动而不见静。
佛寺
在五蕴里,只有色是本心直接产生,属静。而受、想、行、识都是由色而引发的,属动。因而色是本心有造的静,而受、想、 行、识则是色所引发的动。
所以,如果只观色,色就很难破掉。
这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正是因为有色,才会进一步的有了受、想、行、识之心动,才能认识到原来色也是心中之物,到这个层面,色就容易破掉了。
佛像
打个比方,一个东西,我们着在上面时,就不知道它是从哪来的。如果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那就不再引以为奇,也就不迷悟了,于是它就破了。换句话说一个东西立在这里,如果你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变化运转,那你破它就更加容易。
破“色相”就是这个道理。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