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昨天夫人提议去赵县柏(音bǎi)林禅寺散散心,我表示同意。我们楼里有两位“级别较高”的居士,每年春节都会收到寺中僧人送来的对联,因此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柏林禅寺之名了。而在若干年前我也曾来过一次,不过那次可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当时门口招徕生意的商贩和“导游”一群围上来实在让人很烦躁。如今看起来当地是对此有过一些整治的,然此风犹存,只能说是好些了,我“只”被问了四五回吧。另外友情提示,在柏林禅寺西边的柏林大街,有一挺大的免费停车场(见下图红笔标识),如果您在附近路边被老乡拦下来掏钱停车,那就恭喜您中招啦。
柏林禅寺停车场方位图
如今石家庄地区最著名的寺庙可能首推正定的隆兴寺(大佛寺),这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的,但作为佛教信徒,柏林禅寺才是最重要的修行礼佛之地。柏林禅寺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追溯其历史,香火绵延足有1800多年,它曾用过观音院、永安院、柏林禅院等寺名,在元代改称柏林禅寺,一直沿用至今。由于自唐以来历代多有顶级高僧坐镇,柏林禅寺逐渐成为燕赵地区名副其实的佛教中心,亦是禅宗历史上的一座祖庭,其重要的地位自古有之。
柏林禅寺正门
顾名思义,禅寺之得名是因为一片柏树林,而古代的这片柏树林,也还真有20余株“幸”存至今。不过此幸亦为不幸,在近百年间,柏林禅寺遭到了灭顶之灾,到1988年时,寺中所有的殿堂法物已是荡然无存,硕果仅存者,仅一塔和这20余株老柏树了(净慧法师的照片展中有一张当年的老照片,可惜由于玻璃反光我没法复制下来)。自80年代末开始,时任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净慧法师亲自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历时十余年,才有了如今重焕光彩的宏伟风貌和如织的游人香客,净慧法师可谓功德无量矣!
寺中一隅
由于寺中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90年代之后落成的,柏林禅寺从传承关系上虽号称千年古刹,但严格来说已并不能算是古迹。网上也有不少关于柏林禅寺是国保单位的说法,此说虽不是空穴来风,其实也并不准确,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是有“柏林寺”,但那是北京的柏林寺,可不是指这里,很可能是被一些不知详情的朋友搞混淆了。而同批另有“柏林寺塔”被列入,也就是我在上段中提到的那硕果仅存的“一塔”,这确为货真价实的古迹。非是我故意咬文嚼字,从文物的角度来说,塔和寺真不是同一概念,所以说,这座柏林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柏林禅寺目前并不是。我之前有一篇正定开元寺的文章中(本系列第13篇),也谈过这个主体问题,那个情况还复杂些,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
柏林寺塔的文保牌照
前面已经把柏林禅寺铺垫完了,作为国保寻踪系列小文,自也要留些笔墨给这座塔了。柏林寺塔又名赵州禅师舍利塔,建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塔额上书“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这座塔的“主人”其实是一位唐代高僧——从谂禅师(赵州禅师)。赵州禅师是禅宗历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据说他在八十高龄时行脚至赵州,在此弘法四十年,120岁时圆寂,如果历史记载没有夸张的成分,这般长寿可比吉尼斯世界纪录还厉害。
赵州禅师舍利塔
塔身细部
柏林寺塔是一座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通高33米,结构严谨,工艺高超,据说塔内供有从谂禅师的衣钵和舍利。现在已经不知,为何在禅师圆寂四百多年后忽然为他建了座塔?也不知为何仅有这座塔能在大劫难幸存下来?或许这正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大和尚的景仰之情吧,总之这般艺术瑰宝能够存世实在是幸事。由于赵州禅师在海内外佛教界影响力很高,常有国外僧侣来此参拜,我们来的这会就恰逢一队韩国和尚。
千年古柏
在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中,柏林寺塔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倾斜,1997年由新加坡的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乃重现旧日之风貌。我随着人们静心饶塔礼拜一圈,又手抚千年老柏,慢慢的,最近积郁的烦闷心情似乎恢复了50%。步出柏林禅寺后为时尚早,于是又去转了两处,赵县的旅游产业貌似不算发达,但文物古迹却密集,本是来寺中散心,一上午竟也走访了三处国保。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前文链接: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石家庄苍岩山福庆寺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6月16日
举报/反馈

静思斋

1.5万获赞 3888粉丝
钩沉微观历史,弘扬中华人文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