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向来都是以理论精深而著称,至于那些离奇、神秘的事情几乎没有。所谓离奇、神秘、不可思议的事在原始佛教里也被称为外道,为学佛之人所不齿。
僧璨图像
自从佛教中国化也就是禅宗开始,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接二连三的进入中国佛教的世界,如“断手避求法”等,我想这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如《周易》《推背图》《河图》《洛书》《老子》《庄子》等神秘文化的相互交融。更加离奇的是这不可思议的事竟然被当作正史所记录,保存至今。
僧璨像
但有一个人更加离奇,他就是禅宗的三祖僧璨,学佛的人都知道,禅宗的初祖是达摩,二祖是慧可,三祖就是我们要说的僧璨了。
僧璨大师与众不同的有两点:
一、作为一代宗师,他一生只收过一名弟子,而且这名弟子刚好是他的继承人道信,也就是禅宗的四祖,也是一位宗师级的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眼光可谓独到,他的选徒标准更不用说了。
佛寺
二、他一生之中只写过一篇文章,而且这篇文章并不长,只有584个字。这篇比六祖的《坛经》还要早的文章成为禅宗最早的经典,影响着禅宗这一脉的发展走向,也奠定禅宗文化底蕴。
《楞伽师资记》上如此记载僧璨:“隐司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说法。”僧璨在山里每天打坐默修,并不著述,同时更不向他人传法,这种做法是禅宗的体系里应该是唯一位。
信心铭
在中国所有的高僧中, 有记录的,只收一位弟子的,恐怕只有僧璨他一人。若论著作,除了佛祖、孔子、苏格柆底这些人一个字都不写以外,再下来就是他了,他曾写过一篇名为《信心铭》,全篇只有584个字,却成为了禅宗经典。却被后世视为字字珠玑。
更严格的说法应当是, 第一部中国化的禅宗典籍。虽然《六祖坛经》名气更大,但是《信心铭》要早于《坛经》,虽然《信心铭》是否为僧璨所作后世有不同看法,但因其名气,这篇只有584个字的文章仍然被后世视为禅宗经典。
古寺
《信心铭》最早记载于百丈怀海的《百丈文录》中,但《百丈文录》只是部分引用,百丈怀海为唐代僧人,这也从另外个角度说明,《信心铭》在唐代已有流传。
由于这篇《信心铭》的名气和影响,以至于后世有较多研究,比如这篇文章的第一句就是最为主要也最具有争议:“至道无难, 嫌惟拣择。”此句是整篇文章的开篇语,也正因如此而引起了不同的解释,因为这里讲到了“至道” 二字,很容易让人将其跟道家相联系,认为其融入了道家文化, 即此判断《信心铭》综合了佛道两家的内容,当然这也只是以为而已,并没有人真的有资料论证。
文中还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大乘教派中有宗的理论,另外还有“多言多虚,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的论述,这又是佛教中的空宗理论,因此,这篇《信心铭》也常被认为融合了佛道以及有宗、空宗的各种理论。
但也有学者认为在那个时代,各宗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所以,各种观念杂糅并不能将其视为伪作。
古寺物件
从内容上讲,这篇文章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南怀瑾先生专门有篇文章论述《信心铭》的价值,他说:“特别是《信心铭》的开场,便首先肯定地提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的警语,明指世人不能自肯自信其‘心’的疑病。至于其中引用辨别佛学理念之处,不一而足。最后他又归结为‘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为结论,禅宗自此开始,才完全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光芒与精神……”
当然,南怀瑾先生自有他的论断,也只是一家之言。
但如果从学术角度言,《信心铭》也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吕激就曾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有如下评价:“三祖僧璨有《信心铭》,六祖慧能有口述《坛经》,这些都被后人认为是禅宗要典。其间虽还有是非真伪等问题,可是既为后人所深信,又实际对禅家思想发生过深刻影响,即无妨看为禅家尤其是南宗的根本典据,而略加解说。”
古寺照片
吕激认为,《信心铭》中夹杂了许多玄学的思想成分,并且将铭中的文意做了具体分析:“这又应该‘归根返照’‘放之自然’,以达到‘任性合道, 遥绝恼’的境地。所以总结说:至道无难 ,唯嫌简择’。这些说法, 不是有些和庄子的齐物、逍遥的思想相通吗?所以后来禅家在这种影响下,禅宗不断的向玄学方面发展,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僧璨大师的这两点对于后世的禅宗影响,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代宗师的地位,虽然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并不妨碍他留名于史册。
举报/反馈

问过蓝天

204万获赞 27.7万粉丝
研读半卷残书,追问古今之道。
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