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知,不管国外的苹果、三星,还是国内的华为、小米、VIVO和OPPO,都是在立足大本营,种好自家的自留地后,再出海拓展市场,打造国际影响力。然而,就有这么一个“另类”,跳出国门把非洲手机市场当做大本营,这个另类叫“传音”,一个听着感觉很陌生的名字。
说个有趣的事,现在的手机都在拍照算法上进行创新,美颜效果一级棒,看过自拍照后,颜值信心爆棚。传音手机也有美颜算法,不过同样另类,别人家的手机美颜叫“美白”,传音的叫“美黑”,解决了非洲小伙伴夜间拍照时的面部识别问题。
就是凭借这种差异化的非洲本土化创新,传音成功扎根。在非洲手机市场,华米VO都没啥存在感,那里的“一哥”是传音。但是,估计9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另类的存在。
“不将就”而出海的选择,成就一个另类王者
传音成立于2006年,创始人竺兆江和团队来自“曾经的王者”波导。
那一年,第一代苹果iPhone还没上市,OPPO刚成立两年,小米和VIVO还没出生,华为还主要做电信设备,诺基亚是当仁不让的行业老大。那时,虽说智能手机还没兴起,但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除了三星、摩托罗拉等我们现在能叫上名的品牌,还有一众“山寨”品牌横行,华强北电子市场非常辉煌。这种背景下,传音成立。按常理,一家新生企业,应该先立足国内大本营。但是,传音却有不同的想法。
现在来进行合理的推测,当时摆在传音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营品牌,血拼国内市场,但那时还不太讲究找资本、拉风投,靠资本先把品牌立起来,讲一个各方都爱听的故事。传音团队可能当时也没有绝对雄厚的资本实力,经不起任何折腾。如果血拼红海中的国内市场,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条是加入到“山寨大军”中,靠零部件拼装产品,迅速投产上市,赚快钱,这样更容易生存。但山寨机当时已饱受诟病,且从长远来看,不规则市场环境中的“山寨红利”,迟早会结束。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企业来说,绝对不想为了生存而将就。所以,传音无论向左走、向右走,都很难。
那么,有没有第三条道路呢?有,传音最终决定,出海,而且还是避开那些充分竞争的主流市场,进入到几乎是一片荒野的非洲手机市场。
市场份额超48%,加冕非洲手机之王
虽说有第三条路可走,但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先例,传音尽管出去了,但结果仍不好预测。
好在传音初创团队大都来自波导,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手机市场也有很深的理解,在进入非洲后迅速本地化,例如,针对肤色进行的拍照算法优化;针对非洲运营商多且跨网资费高,非洲小伙伴往往一人拿多部手机的情况,推出双卡双待手机。更重要的是,传音并没有只顾市场而不顾品牌,在品牌宣传上也投入很多资源,广告随处可见,在荒漠一般的非洲市场,这种方法快速提升了传音的品牌影响力。另外,传音还和当地运营商、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奠定了传音在非洲的品牌根基。
IDC数据显示,2018年传音手机出货超1.3亿部,能排全球第四,强势拿下非洲48.71%的市场份额成功封王,非洲小伙伴几乎人手一部传音手机。而后来进入非洲市场的华为和小米,还没有找到太多存在感。
都说混不好别回来,可混好后回来那么容易吗?
虽说是非洲的王者,但传音并非没有隐忧。
作为新兴手机市场,非洲的市场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后功能机时代,而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所以,传统功能机占据传音出货量的大部分份额,甚至有10美元一部的产品,利润不是很高。另外,包括三星、华为和小米等很多手机品牌,都把非洲手机市场作为开发目标;而且,这些竞争对手在资本、技术储备、研发能力上都要强于传音。群雄驰骋在非洲大草原,传音虽然是狮子,也必然压力倍增。
有人可能会问,传音为啥不掉头试水国内市场。有句话说“混不好就不要回来”,可在非洲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传音,想在盛势中趁热回归,真有那么容易吗?如前所说,除了资本、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外,国内90%以上人应该都不知道传音的存在,品牌影响力几乎为零。本就“狼多肉少”的市场,还能容得下传音吗?所以说,回来真没那么容易。守住“非洲之王”的宝座,可能更重要。
然而,本月传出消息,传音为登陆科创板而努力。这究竟是想通过资本运作补强在非洲的实力,应对未来挑战;还是经过在非洲的迂回,现在真想“曲线救国”参与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呢?目前没有定论,但已经引发业界关注。
引用一句有意思的话,“孩子小,让着点不行吗?不行!”对传音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尽管传音在非洲很强,但在国内市场可能就像一个孩子,但对手也绝不会手软。听起来很残酷,却很现实。
最后,对于看惯了苹果、三星、华米VO的用户来说,传音如果进入中国市场,那份儿新鲜感,能打动你吗?
举报/反馈

文刀侃侃谈

99获赞 38粉丝
科技自媒体,立足事实,寻找角度,陈述己见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