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环球时报今天
星期天中午,马云在微博上发长文,第三次对996现象做出回应。这两天,包括马云、刘强东在内的多名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的负责人先后就996表态,使得相关讨论进一步升温。
老胡认为,有关996的争论实际引申出两条价值线索,一是应当鼓励为了成功而勇于拼搏的精神,二是社会各机构对劳动者法定休息权利的尊重问题。客观说,这两条线索有一些交集面,在讨论中,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有意无意地混淆了。
我觉得马云和刘强东谈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的确,每一个创业者肯定都有过比996更严酷的拼搏甚至挣扎,公司九死一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生命拼出来的。他们信奉这样的极限奋斗,事业成功强化了他们的这种人生观。客观说,中国这样向前奔跑中的大社会需要那些人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拼搏精神,也需要更多工作忘我、在超长时间的付出中乐此不疲的奋斗者。
但老胡坚定地认为,996不能成为职场的普遍号召,也不应成为管理层大力推动的价值取向。一个大公司的竞争力如果建立在员工们效仿领导者普遍搞996的基础上,是不应该的,也有违《劳动法》的基本精神。
老胡认为,公司负责人、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权利不同,义务也应有所区分。公司高管们怎样高强度地工作都可以,因为他们有真实的选择权。
而员工们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公司不应要求他们向公司奉献与负责人同等的忠诚和付出,因为他们同公司利益连结的紧密程度和得到的报酬,与负责人及高管都不同。如果公司要求他们像负责人一样“爱公司”,像高管一样为公司做出个人生活的牺牲,既不公平,也不切实际。
老胡认为,舆论场这一轮对996的批评有其积极意义,这也是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和追求。我相信《劳动法》和市场规律都将迫使一些公司做出改变,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会更重视休息和与家庭在一起的权利,不针对这个动向做调整的公司将会失去很多优秀人才,哪家公司能够越早顺应这一动向做调整,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公司的竞争力,它将更有可能在下一回合的拼杀中赢得主动。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6亿获赞 819.9万粉丝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