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铁帽子王”,是民间的通俗说法。官方的说法是指亲王或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
正因为铁帽子王的特殊性,清朝对铁帽子王的授予相当慎重。整个清朝近300年间,总共只授予了12个铁帽子王。其中,有8个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清朝中期授予康熙皇帝第13子允祥为铁帽子王。到清朝晚期,朝廷又分别授予奕訢、奕譞、奕劻为铁帽子王。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奕訢、奕譞、奕劻。
奕訢、奕譞、奕劻,从他们3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同一辈分。奕訢、奕譞都是道光皇帝的亲生儿子,分别是第六子和第七子,人们尊称为“六爷”和“七爷”。奕劻则是乾隆皇帝的曾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的长子。
在3个铁帽子王中,恭亲王奕訢能力最强。
奕訢自小就聪明伶俐,精通诗文,熟悉骑射,在众多皇子里面表现突出。道光皇帝在立储时,一度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直到1846年,道光皇帝才下决心由皇四子奕詝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很多人认为,如果道光皇帝选择能力更强的皇六子奕訢为继承人,晚清的局面或许会好看一点。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奕訢真正掌握实权,是在与慈禧太后一起发动“辛酉政变”扳倒肃顺集团之后。那时候,他集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于一身,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当然,奕訢也对得起手中的权力。他掌权期间,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汉人势力,平息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又发起了洋务运动,在一片内忧外患中迎来了“同治中兴”,强行为摇摇欲坠的清朝续命半个世纪。
1898年5月29日,奕訢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人马士评论:“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奕訢)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这是对奕訢最好的评价吧。
醇亲王奕譞的能力与奕訢相比,差了一大截。好在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会做人:没有高调的资本,那就低调吧。
1875年,19岁的同治皇帝死去。同治皇帝没有子嗣,谁来当继承人呢?慈禧太后宣布,由醇亲王奕譞4岁幼儿载湉继任。醇亲王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昏厥了过去。
如果当众昏厥,还有政治作秀的嫌疑,那么接下来奕譞主动申请辞去所有的官职,就真正体现了低调为人的风格。
当然,奕譞的优点是,知道自己不行,就敢于放手让有能力的人去办事。
1885年10月,清廷正式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即海军衙门。慈禧太后任用了她最信任奕譞,担任海军衙门总理大臣。奕譞不懂军事,在海军建设上更是一窍不通。可他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开通。 奕譞知道李鸿章比自己更懂得海军建设,索性放手让李鸿章去干。李鸿章遇到什么困难,奕譞一定尽力帮助解决。
在奕譞的支持下,李鸿章在组建北洋水师时,能够拿到足够的经费,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
庆亲王奕劻能力不及恭亲王,为人不及醇亲王,但他聚敛财产的本事,远在恭亲王和醇亲王之上。
奕劻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掌握了实权之后,公开买官卖官。段芝贵用了10万两银子,买了一个黑龙江巡抚的官职。1910年,盛宣怀用30万两银子,买了一个邮传部尚书来当。
由此,奕劻聚敛了巨额财富。据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披露,奕劻光是放在外国银行里的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那时候,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伦敦买了一幢带花园的豪宅,也不过2000英镑。
【参考资料:《清史稿》《恭亲王之死》等】